驻村帮扶工作经验全省交流,2.7万名干部扎根一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各地纷纷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驻村帮扶干部。近日,一场以“驻村帮扶工作经验全省交流”为主题的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旨在总结推广优秀驻村帮扶经验,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据统计,目前共有2.7万名干部扎根一线,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驻村帮扶工作经验全省交流活动的开展,为各地提供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活动现场,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驻村帮扶干部代表分享了他们在驻村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他们纷纷表示,驻村帮扶工作虽然艰苦,但看到村民生活逐渐改善,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感到无比欣慰。
在交流活动中,一位来自农村的驻村干部说:“我们驻村帮扶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这让我深感自豪。”这位干部的话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共鸣。
据了解,2.7万名扎根一线的干部,他们有的来自政府部门,有的来自企事业单位,还有的是志愿者。他们在驻村期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需求,为村民谋福祉;他们宣传政策法规,提高村民法治意识;他们推广科技知识,助力农业生产;他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干部们还注重培养村民自我发展能力。他们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开展创业指导等方式,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干部们还积极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来源。
此次全省交流活动的开展,不仅为优秀驻村帮扶干部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其他干部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通过交流学习,干部们纷纷表示,要将优秀经验带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他们扎根一线,不畏艰辛,默默奉献,谱写了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正是这些驻村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展望未来,2.7万名扎根一线的干部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事业不懈努力。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我省乡村振兴工作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 • “共享教师”平台助力乡村教育,骨干教师跨校授课2万节,点亮乡村孩子求知梦
- • 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CDMO企业:填补西北地区空白,助力产业升级
- • 宝鸡青铜文化博览会盛大开幕,海内外学者共聚一堂,共话周秦文明辉煌
- • 中车时代提质增能项目投产,我国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迈上新台阶
- • 千阳农妇短视频卖苹果,单条播放破亿,变身“网红县长”助力乡村振兴
- • RCEP成员国汽车零部件关税直降80%,宝鸡出口订单激增,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迎来新机遇
- • 慈善寺周边农家书屋升级,数字化阅读助力万名山区儿童梦想起航
- • 合阳经开区创新举措,要素保障包助力企业落地周期缩短40%
- • 宝鸡夏粮总产再创新高!2024年小麦单产突破600公斤,稳居关中粮仓首位
- • 融合教育试点校增至50所,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无障碍,构建和谐教育新篇章
- • 凤翔泥塑非遗产业园引资5亿,非遗IP授权交易额破亿元,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
- • 宝鸡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绿色出行成风尚
- • 眉县猕猴桃碳标签首发,每公斤减碳量精准可追溯,绿色农业新篇章开启
- • 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公园开放,先秦祭祀仪式全息还原再现历史辉煌
- •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白起兵法研究所”:战国军事策略走进选修课堂
- • 麟游煤炭分质利用项目投产,年产值预计超3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蔡家坡工业遗址焕新颜,涂鸦艺术季盛大启幕,机车文化与街头艺术 *** 碰撞
- • 张载文化村开村庆典:农耕体验与国学研学助力村民就业300人
- • 宝鸡制造业实力显著增强,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4位
- • 陇县社火节荣登全国非遗旅游案例榜单,单日游客量突破十万大关
- • 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破土动工,年发电量将满足百万家庭用电需求
- • 宝鸡“名校+”工程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差距缩小至历史最低
- • 宝鸡制造业强势崛起,两年内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4位
- • 眉县猕猴桃区块链溯源上线,每颗果品可查“生长全档案”
- • 宝鸡企业成功承接孟加拉国轨道交通项目,合同金额突破3亿美元
- • 汤峪温泉唐风沐浴文化展:复原杨贵妃“海棠汤”入浴场景,感受千年古韵
- • 羌族文化园千人共舞:萨朗舞快闪,游客共赴羌服狂欢之旅
- • 渭滨区新建5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1500个助力解决“入园难”问题
- • 陶瓷艺术大师走进校园,职校学生作品在国际陶艺展上绽放光彩
- • 凤翔长青镇百兆瓦光伏项目荣获“市级招商引资大项目奖”,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50万群众告别苦咸水历史,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西秦刺绣合作社订单激增,留守妇女月薪突破5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嵌入式扶贫车间”助力132个村脱贫致富,年均增收超万元
- • 千阳荞面饸饹惊艳亮相G20峰会,中国美食赢得多国政要赞誉
- • 1500张床位!这家三甲医院试运行9个月后,全科开诊了
- • 华为鲲鹏产业学院在宝鸡落地,助力千名数字技术人才培养
- • 数字政务中心投用,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2小时,赋能营商环境再升级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幼儿园落成,破解500儿童入学难题
- • 《陈仓皮影戏》跨界联动动画电影《哪吒》:票房突破10亿,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 • 西府老街首届非遗购物节盛大开幕,百名匠人直播带货创百万销售额新纪录
- • “宝鸡‘百家社会组织进百村’经验全国推广,527个民企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 眉县猕猴桃国际交易中心盛大启用,全年出口量占全国三成,助力乡村振兴
- • 渭滨区新建10个社区食堂,60岁以上老人享三餐半价优惠,温暖民生福祉
- • 中国电建投资80亿建宝鸡抽水蓄能电站,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 • 京东亚洲一号宝鸡智能物流园正式投运,西北电商仓配时效提升50%
- • “共享食堂”:温暖留守老人心,5元尽享三菜一汤的幸福时光
- • 九龙山温泉度假区新玩法:悬崖泡池+玻璃栈道挑战胆量,体验极致休闲与 *** 并存的假期!
- • 阳平铁路物流基地二期投运,中欧班列年发运量突破300列,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 • 民间艺人匠心独运,花椒香囊焕发非遗新光彩
- •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白起兵法研究所”:战国军事思想走进选修课堂
- • 中国—东盟农产品加工园落户,年进出口目标50亿美元,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班马耿窦”四大家族文化周盛大启幕,汉服巡游点亮主城区文化之光
- • 光明护眼工程圆满完成,我国教室护眼灯改造率高达100%
- • 宝鸡老工业区焕新计划获批,百亿级工业遗址文旅项目落地,重塑城市文化新地标
- • 扶风县打造西北地区“无人农场”新标杆,北斗导航助力农业现代化
- • 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升级,全市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83处,筑牢安全防线
- • 万亩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投用,亩均增产200斤,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扶风县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遗址重见天日,将成爱国主义实景教育基地
- • 凤县羌族“萨朗舞”千人快闪,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展现民族风采
- • 话剧《面皮》国家大剧院连演十场,西府美食文化IP全球出圈,演绎中国味道的独特魅力
- • “光明护眼工程”:教室护眼灯改造率100%,守护学生视力健康
- • “苹果主题农民画展盛大开幕,乡土艺术展现新时代田园生活新画卷”
- •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研究成果发布:揭秘西周初年礼乐制度原貌》
- • 周原镇农村“共享冷库”启用,果蔬损耗率显著降低,助力乡村振兴
- • 凤翔泥塑惊艳巴黎,签约海外订单5000万元,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凤翔泥塑非遗产业园引资5亿,非遗IP授权交易额破亿元,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开启青少年禅修营,引领全省传统文化教育新风尚
- • 西秦刺绣高定时装巴黎首秀,非遗纹样惊艳国际时尚圈
- • 凤翔长青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助力我国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
- • 话剧《面皮》国家大剧院连演十场,西府美食文化IP全球出圈,展现中国美食魅力
- • 陇县荞麦收割节盛大开幕,传统农耕场景再现连枷打场盛况
- • 先秦雍城遗址文旅融合示范区规划公示:联动考古研学与文创开发,共筑历史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