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大学”:助力山区苹果产业,培养6000名职业农民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各地纷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其中,“田间大学”这一创新模式在培养职业农民、推广苹果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悉,该模式已成功培养6000名职业农民,使得苹果种植技术覆盖了广大山区,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田间大学”是一种以农业生产实践为基础,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培训模式。它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让农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自动手实践,提高种植技能。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培训的局限性,让农民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在“田间大学”的培养下,6000名职业农民脱颖而出。他们不仅掌握了苹果种植的各个环节,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果实保鲜等关键技术。这些职业农民回到家乡,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苹果产业发展。
苹果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的水果,在山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由于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苹果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导致苹果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田间大学”将苹果种植技术作为重点培训内容,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在“田间大学”的培训下,山区农民掌握了以下苹果种植关键技术:
1. 苹果树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栽植、修剪、施肥等环节,确保苹果树健康成长。
2. 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苹果树常见病虫害,如腐烂病、红蜘蛛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3. 苹果果实保鲜技术:通过合理采摘、预冷、包装等环节,延长苹果的保鲜期,提高市场竞争力。
4. 苹果产业经营管理:帮助农民了解市场动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田间大学”的成功,离不开 *** 、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 加大投入,提供政策扶持;企业积极参与,提供技术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动农业技术培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广大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总之,“田间大学”这一创新模式为我国山区苹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田间大学”能够培养更多职业农民,推广更多先进农业技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 • 岐山转鼓非遗村:游客体验百人战鼓方阵,感受传统非遗魅力
- • 县城智慧停车系统上线,实时车位查询助力缓解“停车难”
- • 农村幸福院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独居老人享受日间照料服务,幸福生活不再遥远
- • 青岛啤酒宝鸡工厂零碳改造圆满完成,年减碳量高达50万棵树
- • “招商引资红黑榜季度公示,末位单位负责人公开检讨: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 • 共享厨房进百村,留守老人共享暖心互助餐
- • 院士田间工作站进驻眉县,助力猕猴桃保鲜技术突破瓶颈
- • 全球钛材采购大会订单总额破120亿,吸引50国客商参会,钛材产业迎来新机遇
- • 七星河湿地诗经主题风筝节:诗意盎然,风筝翱翔《关雎》《鹿鸣》
- • “15分钟便民生活圈”荣膺全国示范,夜间经济占比超40%彰显城市活力
- • 宝鸡美食震撼入驻SpaceX太空餐单,宇航员太空尝“西府味”别开生面!
- • 凤县晒秋节:农俗复兴,千幅辣椒玉米拼图扮靓山村
- • 扶风县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亩产刷新关中纪录,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 • 雍城遗址考古现场开放日:游客化身“考古实习生”,体验探方发掘的乐趣
- • 斯诺威二期年产8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盛大开工,西部新能源材料高地再添新翼
- • 中德智能制造创新园盛大开园,博世、西门子等20家德企共筑智能未来
- • 太白山旅游扶贫专线延伸助力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7万元
- • 宝鸡市成立国际美食联盟,携手50国共绘风味合作协议新篇章
- • 西北首个“教育数字孪生平台”启用,模拟校园应急演练超千次,筑牢安全防线
- • 农村小学引入清华附中网课,山里娃与名校同步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 宝鸡凤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崛起,西凤酒品牌价值突破2000亿:中国白酒产业的璀璨明珠
- • 陇县智慧牧场启用AI挤奶机器人,单日产奶量提升25%
- • “慈善寺壁画修复课走进校园,中学生积极参与石窟保护志愿行动”
- • 百名学生齐聚燕伋望鲁台,重现“抛箸寻师”尊师礼研学活动
- • 凤翔高粱酒窖开放体验:古法酿造与个性化酒标定制,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 “老年幸福院+日间照料”模式:破解空巢养老难题的创新路径
- • 岐山臊子面技艺传承有新招:万名中小学生学做非遗美食
- • 宝鸡市2025年拆迁政策全文解读:操作规范、补偿透明、流程明确
- • 扶风野河山槐花节盛大开幕,万亩槐林徒步+蜂蜜采摘一日游攻略
- • 传承马援“马革裹尸”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扶风马援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唐潮文化城年客流突破300万人次:夜间经济助力城市消费新增长
- • 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圆满完成,1200户困难家庭喜迁安全新居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创吉尼斯纪录,万人共享“最长流水席”:传承美食文化,展现地域特色
- • 岐山臊子面登陆纽约时代广场,海外门店单日排队超3小时,中国美食征服国际市场
- • 麟游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亿,仿野生中药材获GAP认证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宝鸡夏粮总产再创新高!2024年小麦单产突破600公斤,稳居关中粮仓首位
- • 氢能公交线路开通试运行,加氢站网络覆盖主城区,绿色出行新篇章开启
- • 西凤酒扩建项目顺利落地,2025年基酒产能再攀新高,达15万吨
- • 宝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未来3条线路助力主城区发展
- • 北郭村“臊子面大赛”:创新机器人臂膀挑战手工擀面,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扶风县创新举措,乡村数字博物馆VR还原周原遗址农耕场景
- • 陈仓区“抓周礼”民俗展盛大开幕,百名婴儿体验古法成长仪式
- • 慈善寺周边农家书屋升级,数字化阅读助力山区儿童成长
- • 屋顶光伏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年发电收益超6000万元惠及万户农民
- • “乡村共享冷库破解存储难,农户仓储成本降40%”
- • 陇县马蹄酥闪耀纽约时代广场,海外门店排队盛况空前
- • 青化镇猕猴桃丰收祭:果农舞火龙感恩天地
- • 眉县职教中心猕猴桃学院成立,校企共建千亩智慧种植实训基地,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宝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企业满意度测评连续三年西北第一
- • 凤翔秸秆利用再创新高,生物基材料远销德国展示绿色经济实力
- •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正式投产,年处理量覆盖西北五省废旧电池
- • 宝鸡机场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助力打造关中西部航空枢纽新门户
- • 中铁高铁轨道交通智慧产业园投产,助力西北高铁装备制造迈上新台阶
- • 社区医生发明“方言健康快板”,助力留守老人听懂医学知识
- • 凤翔豆花泡馍申遗成功,引领“早餐江湖”日均卖出30万碗
- • 麟游布尔羊肉冷链加工中心投产,助力养殖户年均增收8000元
- • 宝鸡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助力西北高铁发展迈入新纪元
- • 凤翔苹果主题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农旅融合助力农户增收新篇章
- • 千湖湿地成为候鸟迁徙驿站,生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 • 京东亚洲一号宝鸡智能物流园正式投运,西北电商仓配时效提升50%
- • 布尔羊肉冷链加工中心正式投产,助力养殖户增收2000万元
- • 九龙山温泉度假区新玩法:悬崖泡池+玻璃栈道挑战胆量,体验非凡度假之旅
- • 蔡家坡新能源卡车基地投产,氢燃料电池重卡量产下线,引领绿色物流新篇章
- • 宝鸡联合高校开设“乡村CEO”培训班,首批学员带火30个IP,助力乡村振兴
- • 凤翔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投产,年消化5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 • 宝鸡凤县废弃矿洞变身“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2亿千瓦时,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 陇州社火惊艳亮相国家大剧院,非遗文化融入美育课程绽放光彩
- • 凤翔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10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 • 林麝养殖扶贫基地助力200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8万元
- • 陇州地坑院焕新颜,变身网红民宿,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
-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启用AI巡护系统,守护珍稀动植物家园
- • 猕猴桃深加工产业园扩产,冻干果片出口份额占全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