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二月二炒豆节”:千户农家共享祛虫祈福食俗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麟游县,每年农历二月二这一天,都会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节日——麟游“二月二炒豆节”。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当地农民祈求丰收、驱虫祈福的美好愿望。在这一天,麟游县的千户农家纷纷参与其中,共享这一独特的食俗。
二月二,又称为“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民间有“炒豆驱虫”的习俗。麟游“二月二炒豆节”便是这一习俗的集中体现。据传,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人们认为二月二这天是百虫开始活动的日子,炒豆可以驱赶虫害,保护农作物。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炒豆,祈求丰收。
麟游“二月二炒豆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如今,麟游“二月二炒豆节”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每年的这一天,麟游县的千户农家都会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活动当天,村民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好豆子、柴火等材料。上午,村民们纷纷来到村里的公共场地,开始炒豆。火堆熊熊燃烧,豆子在锅中翻炒,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村民们一边炒豆,一边聊天,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子里。
炒豆完成后,村民们会将炒好的豆子分发给村里的每一个人,包括老人、小孩和外来游客。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炒豆,分享着节日的喜悦。此时,麟游“二月二炒豆节”的氛围达到了高潮。
除了炒豆,麟游“二月二炒豆节”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村民们会举行舞龙、舞狮、扭秧歌等传统表演,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如踢毽子、跳绳、拔河等,让村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
麟游“二月二炒豆节”不仅是一种食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这一天,村民们通过共同参与炒豆、分享美食、观看表演等活动,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麟游“二月二炒豆节”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一独特的民俗风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麟游“二月二炒豆节”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麟游“二月二炒豆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传统节日。它不仅展示了当地农民祈求丰收、驱虫祈福的美好愿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个节日里,千户农家共享美食、共度欢乐,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 • 金陵古渡遗址宋代沉船发现,水下考古博物馆即将建成
- • 《资本论》原始笔记亮相,张仲实翻译成就见证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路
- • 法门寺景区联建扶贫商铺,助力100户脱贫家庭年增租金收入3万元
- • 中车时代提质增能项目投产,我国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迈上新台阶
- • 宝鸡农科飞地孵化器落户杨凌,30家农业科创企业年产值破亿,助力乡村振兴
- • 慈善寺文旅扶贫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村民门票分红年入万元
- • 宝鸡青铜器复刻技艺惊艳世界,千年周礼文化闪耀联合国非遗舞台
- • 秦直道遗址文旅带规划获批:8亿元投资助力古驿栈道修复,传承历史辉煌
- • “一卡通”助力教育资助,困难学生补助精准到人
- • 医保跨省结算再扩围:新增50家医院,异地就医备案掌上办结率100%
- • 通村公路里程突破9000公里,山区特产24小时出省,助力乡村振兴
- • 中小学教室全面安装新风系统,雾霾天PM2.5浓度低于50,守护学生呼吸健康
- • 麟游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亿,仿野生中药材获GAP认证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升级,全市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83处,筑牢安全防线
- • 中车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西北首条智能化转向架生产线启用,引领行业新篇章
- • 金台观张三丰景区扩建,太极文化康养小镇签约30亿,共筑健康养生新地标
- • “一带一路”历史名人数据库上线,宝鸡贡献度位列中西部第一,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独特魅力
-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高达99.56%,饮水工程惠及1259个村,助力乡村振兴
- • 太白山国际诗歌节盛大启幕,全球诗人共绘“秦岭生态长卷”
- • 华为鲲鹏产业学院落地宝鸡,助力千名数字技术人才培养
- • 央视《寻宝》栏目聚焦宝鸡,民间藏品展现千年历史底蕴
- • 农村光伏+农业项目落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实现双收益
- • 国内更高青铜鼎雕塑落户宝鸡南站,28米铸刻《周易》彰显文化底蕴
- • 乡村振兴人才公寓启用,硕士返乡创业享安家补贴,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张载文化村农耕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超5万人次,传承农耕文化新风尚
- • 陇县马蹄酥牵手故宫文创,匠心打造“宫廷御点”限量礼盒,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共享厨房”进百村,留守老人共享暖心互助餐,温暖冬日情
- • 宝鸡民间故事VR体验馆开放,带你沉浸式感受周秦传说
- • 全球炎帝陵公祭大典在宝鸡举行,台湾同胞组团赴宝鸡寻根问祖
- • 法门寺禅意茶修体验营:唐代煎茶法与现代冥想课程完美融合
- • 猕猴桃庄园里,果农嘻哈大赛演绎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千湖湿地成为生态摄影天堂,中华秋沙鸭引万人共赏生态之美
- • 积分制治理助力农村垃圾分类,换积分兑米面油创新环保模式
- • 凤县林麝存栏量突破3万只,助力“中国林麝之乡”品牌升级
- • 宝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50万群众喝上“放心水”
- • 慈善寺周边农家书屋升级,数字化阅读助力万名山区儿童梦想起航
- • 红河谷瀑布音乐节盛大启幕,原生民谣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奏响夏日狂欢序曲
- • 岐山臊子面制作标准全球发布,民俗美食迈向产业化新篇章
- • 秦岭北麓保护区扩容,野生大熊猫种群增至12只,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 • 宝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破亿,3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金台区首届汉服花朝节盛大启幕,千人巡游再现盛唐风华
- • 转鼓非遗工坊创新推出“鼓乐疗愈课”:传统节奏与现代心理治疗的完美融合
- • 宝鸡乡村电商销售额破50亿,农产品搭上数字快车助力乡村振兴
- • 中车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西北首条智能化转向架生产线投用,开启智能交通新时代
- • 西北首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投运,引领区域智能化发展新篇章
- • 农村互助养老“时间银行”试点:低龄老人服务可兑换未来照护
- • 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所中小学开启手工艺特色班新篇章
- • 五丈原诸葛亮庙智慧研学之旅:夜观星象,揭秘“八卦阵”的神秘面纱
- • 宝鸡建成西北首个“数字乡村大脑”,一屏掌控千村数据,开启智慧乡村新时代
- • 龙源工业园区产值突破50亿:钛镍新材料项目独占鳌头,市场份额高达60%
- • 陈仓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启用,心理辅导惠及5000人次
- • 红河谷瀑布光影艺术节:民乐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打造视听盛宴
- • 陇县社火道具3D打印工坊投产,非遗传承迎来效率革命
- • 宝鸡成立西部首个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助力120国合规咨询业务拓展
- • 张仲实翻译《资本论》原始笔记展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路径清晰再现
- • 野河山生态搬迁户转产旅游,民宿年均收入破8万元,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宝鸡嵌入式扶贫车间助力乡村振兴,132个村年均增收超万元
- • 宝鸡至汉中高铁获批,秦巴山区迎来“2小时经济圈”新纪元
- • 陇县智慧牧场创新举措:机器人挤奶技术助力单产提升35%,创全国纪录
- • 秦岭北麓新划定10万亩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增至12只,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 • “光伏农场棚上发电、棚下种菌”模式在全省推广,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无人机植保助力千阳矮砧苹果园,亩产提升30%,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篇章
- •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试点启动,学员可跨校累计学分,开启终身学习新篇章
- • 陇州社火助力扶贫,非遗演出队年创收300万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双丰收
- • 宝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军民融合经验全国推广
- • 陇县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助力3万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元
- • 宝鸡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千台,统防统治覆盖率高达90%,助力乡村振兴
- • 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连翘、柴胡获欧盟有机认证
- • 太白山民宿集群荣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燕伋望鲁台”千人研学活动:尊师礼赞,重现“抛箸寻师”历史场景
- • 农村电商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孵化50家网店,黄桃罐头线上日销万单
- • 关山草原国际那达慕大会盛大开幕,蒙古族骑手展示精湛马上拾哈达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