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伏+农业项目落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实现双收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在新能源和农业产业方面的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其中,“光伏+农业”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综合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某地农村成功落地了“光伏+农业”项目,实现了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双收益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光伏+农业”项目是指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农业大棚顶部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实现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某地农村,一座座光伏农业大棚拔地而起,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大棚顶部安装了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绿色能源。而在大棚内部,种植的香菇则成为另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了解,该地农村的光伏农业大棚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双层种植模式。上层种植香菇,下层则利用光伏板产生的热量和光照进行蔬菜种植。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
在光伏农业大棚内,香菇种植户王大哥正忙碌着给香菇喷水、除草。他高兴地说:“以前种香菇都是在露天进行,不仅受天气影响大,而且产量也不稳定。现在有了这个光伏大棚,不仅解决了香菇种植的遮阳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稳定的收入。”
光伏农业大棚的发电部分,则由专业的光伏发电公司负责运营。发电产生的电力除了满足大棚内部的生产需求外,剩余的电力还可以并网销售,为当地农民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光伏+农业”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光伏农业大棚,我们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此外,光伏农业大棚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光伏板的生产、安装、维护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光伏农业大棚的建设还促进了当地农业技术的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光伏+农业”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综合发展模式,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信随着这一项目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将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双收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 • 宝鸡携手拼多多打造“农产品云展会”,3天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设青少年禅修营,开启全省传统文化教育新篇章
- • 渭滨区AI编程教育迈向全覆盖,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台编程机器人
- • 乡村AI诊疗系统投用,远程问诊三甲医院名医成常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 凤翔泥塑非遗工坊孵化乡村手艺人,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宝鸡文理学院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历史性突破
- • 渭滨区新建5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1500学位助力缓解“入园难”
- • 凤翔豆花泡馍携手星巴克,创新推出“中式早餐套餐”引领餐饮新潮流
- • 千湖湿地再添珍宝:世界濒危物种青头潜鸭被发现,生态观测站挂牌助力保护
- • 凤椒庄园辣味挑战赛:花椒冰淇淋与麻辣火锅,挑战你的味蕾极限!
- • 陈仓区长者食堂增至20家,6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5元,温暖夕阳红
- • 凤翔苹果主题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农旅融合助力农户增收8万元
- • “光明行动”助力校园照明升级,5万学生受益教室护眼灯改造率达100%
- • 宝鸡至西安救护车转运频现半路加价 患者家属遭遇“黑车”陷阱
- • 东盟农产品加工园签约32个项目,年进出口目标调至80亿美元,助力区域农业经济腾飞
- • 《西府曲子《班固赋》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汉代服饰复原秀惊艳亮相央视》
- • 农村旱厕改造完成1.2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成功,村民变身股东,户均年分红3000元
- • 宝鸡擀面皮:年产值突破80亿,全国门店超3万家,成为“国民小吃顶流”
- • 雍城遗址惊现秦穆公时期“九鼎”祭祀坑,改写春秋礼制认知
- • 林麝养殖技术进职校课堂,特种经济动物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 • 眉县猕猴桃采摘机器人量产,效率突破人工极限
- • “法治小院”村村覆盖,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7%,构建和谐乡村新局面
- • 麟游慈善寺新现唐代星图壁画:揭秘李淳风天文观测的珍贵证据
- • 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村民家门口尽享秦腔、电影等文化盛宴
- • 秦岭北麓宝鸡段野生大熊猫增至12只,生态廊道修复成效显著
- • “扶风‘陕果西香’哈密瓜强势登陆盒马,订单农业助力3万亩基地发展”
- • 林麝养殖技术走进职校课堂,助力特种经济动物人才培养
- • 比亚迪废旧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20万吨领跑西部绿色循环经济
- • 和氏乳业助力教育,捐建10所“食育教室”万名学生参与奶制品科普实践
- • “青铜器修复专业崛起:校企联合培养文物医生,传承千年技艺”
- • 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分红成效显著,户均年增收2800元
- • 周原镇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圆满完工,3万村民受益生活焕然一新
- • 走进西秦刺绣非遗村,体验传统手艺,带走“虎头枕”民间艺术品
- • 扶风县“扶贫驿站”全覆盖,助力农产品代销与技能培训一站式服务
- • 布尔羊产业扶贫链升级,助力养殖户年均增收8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陇州社火非遗村开放体验:感受传统民俗魅力,体验亲手绘制脸谱、参与高跷巡游的乐趣
- • 岐山臊子面入选国家级非遗,千年“周礼宴”焕发新生机
- • 法门寺唐密茶道非遗展演,千年禅茶技艺吸引日韩茶人朝圣
- • 蔡家坡渭河湿地骑行道开通,诗意骑行邂逅《诗经》文化之旅
- • 岐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晋升国家级,助力中国新能源车电机产业腾飞
- • “凤翔豆花泡馍申遗成功,早餐江湖日均卖出30万碗:传统美食的魅力与传承”
- • 扶风县首条“唐诗之路”发布,串联李白杜甫吟咏地,再现千年诗意画卷
- • 社区养老驿站助力智慧养老,覆盖90%街道,守护10万老年人幸福晚年
- • 岐山擀面皮非遗工坊开班,百名学员获“技艺大师”认证,传承非遗技艺再掀 ***
- • 陈仓区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正式投产,年处理1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 • 周原遗址荣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周礼制建筑群首次全景亮相
- • 5G+教育应用示范区落地,农村校同步名校课堂,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无人机助力乡村快递,偏远山村实现“当日达”
- •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白起兵法研究所”:战国军事思想走进选修课堂
- • 太白山国际诗歌节启幕,百国诗人共绘“秦岭生态长诗”
- • 五丈原诸葛亮庙智慧研学:夜观星象,还原“八卦阵”推演
- • 千湖湿地中华秋沙鸭成焦点,生态摄影大赛万人共赏自然之美
- • 《资本论》原始笔记亮相,张仲实翻译成就再现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路径
- • 野河山生态农场开园,认养农业模式引领千名市民体验“云种田”
- • 千湖湿地成候鸟天堂,宝鸡展现西北观鸟新景观
- • 宝鸡健康扶贫成效显著,救治贫困患者超18万人次,因病返贫率下降40%
- • 慈善寺周边农家书屋升级,数字化阅读助力山区儿童成长
- • 陇县马蹄酥登陆纽约时代广场,海外门店单日排队破纪录,中国美食走向世界舞台
- • 农村互助资金协会扩面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发放低息贷款3000万元
- • 陈仓醋粉荣登高铁菜单,传统小吃开启全国交通网美食之旅
- • 连霍高速宝鸡段智慧化改造显成效,通行效率提升30%
- • 千阳农妇短视频卖苹果,单条播放破亿,变身“网红县长”助力乡村振兴
- • 探秘陇州社火非遗村:亲手绘制脸谱,共赴高跷巡游的欢乐之旅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全省首创青少年禅修营暨“心灵成长课程”
- • 非遗直播基地落户六营村,泥塑电商日均销售额破百万元,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我国加大民生保障力度,18.07亿元低保金及补贴发放,筑牢返贫防线
-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居全省之一,厕所革命惠及百万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 • “苹果主题农民画展盛大开幕,乡土艺术展现新时代田园生活新画卷”
- • 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启用,居民参与率提升至92%,共创绿色家园
- • 金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盛大开园,首单中亚班列猕猴桃深加工品成功发运
- • 黄里古镇古法榨油技艺赛:游客比拼木槌撞击,体验传统油香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