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升级,全市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83处,筑牢安全防线
近日,随着汛期来临,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启动了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升级工作。全市范围内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共发现183处隐患点,目前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市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防汛救灾指挥部,全面部署防汛救灾工作。指挥部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在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方面,我市采取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对全市范围内的山体、河道、水库、堤防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经过排查,共发现18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多个县(市、区)。
针对这些隐患点,我市迅速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措施和完成时限。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按照方案要求,全力推进隐患点治理工作。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我市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一位群众。
二是强化巡查检查。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隐患点安全。
三是落实应急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防汛救灾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是强化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灾害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此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行动,是我市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全面排查和治理,我市将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市在防汛救灾工作中的责任担当和务实作风。
面对汛期,全市上下要齐心协力,共同筑牢安全防线。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努力奋斗!
- • 岐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晋升国家级,助力新能源车电机产能全国领先
- • 凤县“长寿宴”习俗申遗成功,百道药膳展现秦岭养生智慧
- • 麟游煤炭分质利用示范项目投产,低阶煤制高端润滑油填补国内空白
- • 法门寺地宫文物再研究:武则天金简题记揭示佛道融合之谜
- • 《百家讲坛》推出“宝鸡十圣”系列,全网掀起历史考据热
- • 周原镇扶贫菌菇大棚扩产,年产鲜菇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金台区首届汉服花朝节启幕,千人巡游演绎盛唐风华
- • 陈仓区“面花争霸赛”盛大开赛,百种造型展现麦收祈福文化
- • 金台区“以工代赈”项目落地,修路筑渠助力村民增收
- • 扶风县创新举措,乡村数字博物馆VR还原周原遗址农耕场景
- • 擀面皮全自动生产线投用,日产能突破50万份,引领食品加工行业新潮流
- • 民间艺人匠心独运,花椒香囊焕发非遗新光彩
- • 西府十三花宴席荣登APEC峰会菜单,国际政要竞相打卡成为美食新地标
- • 陈仓区光伏农业大棚投产,创新模式实现棚顶发电与棚内种菇年产值破亿
- • 陇县羊粪沼气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助力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
- • 五丈原智慧农业园启用,AI精准灌溉助力节水40%,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金台观举办太极文化国际论坛,30国拳友共练养生功法,传承中华养生文化
- • 中国—东盟农产品加工园落户,年进出口目标50亿美元,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羌族特色民宿扶持计划正式启动,助力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
- • 炎帝故里盛大举办全球华人祭祀大典,共襄中华农耕文化盛宴
- • 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3万户家庭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迈向健康生活新篇章
- • 太白药膳宴荣登“中国康养美食地标”,助力山区旅游收入突破10亿大关
- • 《经典咏流传》助力西府民歌绽放,全网播放量突破2亿次!
- • 扶风法门寺佛诞日浴佛大典盛大举行,万名信众共祈平安
- • 西山酒歌文化节盛大开幕,山民对唱与现代民谣乐队激情碰撞
- • 青铜纹样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石鼓阁AR导览系统投入运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农村特岗教师待遇提升,月均补贴达2500元,留任率突破90%
- • 城市轨道交通新篇章:3条线路规划获批,助力主城区与高新区无缝连接
- • 贾村镇“血社火”惊悚开演,百年绝技震撼中外游客
- • 金台观张三丰景区扩建,太极文化康养小镇签约国际品牌,共筑健康生活新蓝图
- • 周原镇扶贫菌菇大棚扩产,年产鲜菇万吨助力脱贫攻坚
- • 张仲实翻译《资本论》原始笔记展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路径清晰再现
- • 草碧镇光伏农场并网发电,农光互补模式助力农民增收20%
- • 常兴纺织工业园华丽转身,跨境电商助力年出口额逆势增长35%
- • 东湖端午龙舟竞渡:百桨齐发,传承千年水乡习俗
- • 高铁站改建焕新颜,历史名人长廊AR互动日均体验破万人次
- • 蔡家坡教育城投用,容纳1.2万名学生的K12一体化学校盛大开学
- • 扶风法门寺佛诞日浴佛大典盛大举行,万名信众共祈和平吉祥
- • 渭滨区“扶贫车间”进社区,助力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月入3000元实现脱贫致富
- • 张载文化产业园开建:关学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 • 农村电网升级工程圆满竣工,偏远山区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
- • 凤翔木版年画主题民宿开业,客房讲述《二十四孝》感人故事
- • 凤翔豆花泡馍与瑞幸咖啡强强联手,打造“西府早餐套餐”引领新食尚
- • 农村互助资金协会扩面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发放低息贷款3000万元
- • 宝鸡市积极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光伏发电覆盖率超60%
- • 金台区近郊“共享菜园”走红,市民认领土地助力农民增收
- • 《扶风班固墓保护条例实施,划定50米红线严控商业开发》
- • 陈仓醋粉非遗工坊投产,古法发酵工艺迈向标准化生产新篇章
- • 迈向未来:中小学编程教育普及率100%,人工智能课程纳入必修课
- • 宝鸡青铜器复制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千年周礼文化焕发新生机
- • 宝鸡设立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聚焦新能源汽车、传感器、钛及新材料三大赛道助力产业升级
- • 陇县社火节荣登全国非遗旅游案例,单日游客量突破10万大关
- • 岐山转鼓:非遗乐团奏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 • 西秦刺绣合作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留守妇女月均工资超4000元
- • 凤县秦岭星空小镇盛大开营:探索宇宙奥秘,共赏银河之美
- • 野河山生态景区发现罕见秦岭冷杉群落,打造自然教育基地助力生态保护
- • 农村特岗教师待遇提升,月均补贴增至2000元,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中小学教材新增“宝鸡名人单元”,班昭、马援事迹纳入统编本,传承历史智慧
- • 固关镇古羌族成年礼重启,青年跨火盆挑战勇者仪式传承千年文化
- • 中国中车百亿级轨道交通装备项目投产,年产值目标突破50亿元,助力我国轨道交通产业腾飞
- • “宝鸡‘百家社会组织进百村’经验全国推广,527个民企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 麟游“二月二炒豆节”:千户农家共享祛虫祈福食俗
- • 眉县七夕乞巧非遗展演:绣娘赛技,古风女红再现人间
- • 眉县猕猴桃:有机认证面积超30万亩,欧盟标准基地直供出口,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 • 豆花泡馍冷冻技术突破,保质期延长至12个月,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千阳县秸秆饲料化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秸秆8万吨助力绿色发展
- • 金台区“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成,高频业务家门口轻松办理
- • 渭滨区AI编程教育迈向全覆盖,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台编程机器人
- • 凤翔冬至羊肉宴开席,千户家庭共享驱寒养生习俗
- • 宝鸡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千台,统防统治覆盖率达90%,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融合教育试点校增至50所,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无障碍,构建和谐教育新篇章
- • 宝鸡老工业区焕新计划获批,百亿级工业遗址文旅项目落地,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