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刺绣合作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留守妇女月均工资超4000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西秦刺绣合作社,凭借其独特的刺绣技艺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年产值破亿,为当地留守妇女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使得她们月均工资超过4000元,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西秦刺绣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以传承和发扬当地传统刺绣技艺为目标,吸引了众多留守妇女加入。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将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实现了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
合作社的刺绣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服饰、家居用品、工艺品等,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远销海外。合作社的年产值逐年攀升,目前已突破亿元大关。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合作社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
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通过提高她们的收入,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吸引更多留守妇女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在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合作社定期举办刺绣技艺培训,提高妇女们的技能水平;在工资待遇方面,合作社确保留守妇女的月均工资超过4000元,让她们的生活得到保障。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留守妇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不仅学会了刺绣技艺,还学会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原材料采购上,合作社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
西秦刺绣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合作社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更多留守妇女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总之,西秦刺绣合作社以独特的刺绣技艺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年产值破亿,为当地留守妇女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使得她们月均工资超过4000元。合作社的成功,充分展示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潜力,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像西秦刺绣合作社这样的优秀企业将涌现出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 九龙山玻璃悬索桥正式运营,云端漫步俯瞰丹霞奇观,开启奇幻之旅
- • 陈仓光伏农业产业园荣获国家级示范,棚顶发电量突破10万度/月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全省首创青少年禅修营暨“心灵成长课程”
- • 千湖湿地生态搬迁圆满完成,300户渔民成功上岸转产
- • 慈善寺周边农家书屋升级,数字化阅读助力万名山区儿童梦想起航
- • 宝鸡职教集团携手30家名企共建实训基地,设备投入超2亿元,助力人才培养再升级
- • 扶风县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城乡学生共享“名师在线答疑”服务
- • 宝鸡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助力西北高铁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太白山民宿集群荣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2024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发布,宝鸡模式引领全国发展新风向
- • 乡村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200村共谋“手艺致富”新篇章
- • 秦腔《张载传》摘得文华大奖,关学精神首次登上国家级艺术舞台
- • 农村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投用,无害化处理率实现百分百突破
- • 宝鸡职教集团正式成立,首批30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助力人才培养
- • 太白山古法酿酒技艺获风投注资,老酒坊年产值翻三番,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章
- • 宝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军民融合经验全国推广
- • 五丈原智慧农业园投运,物联网技术助力猕猴桃精准种植引领现代农业新风尚
- • 宝鸡擀面皮荣登高铁菜单,年产值突破5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东盟农产品加工园签约32个项目,年进出口目标调至80亿美元,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
- • “15分钟便民生活圈”荣获全国示范,夜间经济占比超40%,助力城市活力提升
- • 陇县马蹄酥牵手故宫文创,匠心打造“宫廷御点”限量礼盒,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全球钛产业高峰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钛产业迎来新篇章
- • 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扩面,7.3万困难群众受益社会关爱
- • 野河山槐花艺术节盛大开幕,大地艺术装置与山野音乐会同步绽放
- • 眉县猕猴桃国际交易中心盛大启用,全年出口量占全国三成,助力乡村振兴
- • 陈仓区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化,3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资源新活力
- • 渭滨区端午艾草市集盛大开市,百位手艺人再现古法香囊 *** 技艺
- • 西北首个“教育数字孪生平台”启用,模拟校园应急演练超千次,筑牢安全防线
- • 和氏乳业万只奶山羊基地投产:羊乳粉产能跃居西北之一,引领羊乳产业新篇章
- • 九龙山玻璃悬索桥正式运营,云端漫步俯瞰丹霞奇观,开启梦幻之旅
- • 凤翔秸秆利用再创新高,生物基材料远销德国展示绿色经济实力
- • “拿地即开工”模式在全省推广,宝鸡工业项目审批周期大幅缩短至30天
- • 凤县黄金产量连续八年领跑西北,深加工项目助力产业升级
- • “院士宝鸡行”活动常态化,百场讲座助力15万师生成长
- • 央视《国家记忆》重磅推出五集纪录片《宝鸡先贤》,收视率再创新高
- • 陇县羊乳小镇盛大开园,打造研学旅游新地标年接待游客50万
- • 陇州社火狂欢月盛大开幕,百支队伍竞技“高台芯子”绝技
- • 宝鸡制造业强势崛起,两年内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4位
- • 酒房镇社火脸谱研学基地开营,百名学生共绘非遗文化新篇章
- •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荣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谱写陕西制造业新篇章
- • 东湖书院国学大讲堂盛大开讲,百名教师获传统文化教学认证
- • 陈仓区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正式投产,年处理1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 • 《经典咏流传》助力西府民歌再掀热潮,全网播放量突破2亿次!
- • “宝鸡‘百家社会组织进百村’经验全国推广,527个民企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 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所中小学开启传统工艺选修课新篇章
- • 宝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全国推广,综合利用率达97%,引领绿色农业发展新潮流
- • 凤翔区“雨露计划”全面启动,助力500名贫困学子圆梦职业教育
- • 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新玩法:探秘杜鹃花海,领略冰川遗迹
- • 西府老街非遗工坊集群盛大开业,一站式体验传统技艺魅力
- • 扶风县教育云平台上线,城乡学生共享名校直播课堂,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岐山辣椒翱翔太空,培育抗病新品种助力农民增收
- • 陶瓷非遗传承人创新耀州窑技法,作品拍卖破百万元,传承与创新共绘陶瓷艺术新篇章
- • “班超使者”国际青年计划启动,意大利学生重走西域古道,传承丝路文明
- • 法门寺数字博物馆上线,全球游客可VR“穿越”盛唐地宫,感受千年文化魅力
- • 金台观国学教育基地开课,千名中小学生体验传统六艺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眉县猕猴桃果酒出口日韩,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助力乡村振兴
- • 陇县智慧牧场启用AI挤奶机器人,单日产奶量提升25%
- • 投资5亿关学文化园盛大开工,1:1复原横渠书院讲学场景,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大窑饮品智能工厂投产:西部更大碳酸饮料生产基地全面发力
- • 法门寺文化景区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榜单
- • 我国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助力钛及新材料、传感器产业腾飞
- • 凤翔苹果主题民宿集群营收破亿,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 渭河水下森林工程竣工:百万尾生态鱼激活水体自净能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实现“零跑腿”,覆盖1.2万人,贴心服务暖人心
- • 陕西自贸区宝鸡协同创新区挂牌,跨境投资审批“一窗通办”时限压缩至3天,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凤翔泥塑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手艺人,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幼儿园建设启动,为500儿童解决入学难题
- • 扶风县果园生物防控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化学农药用量减半助力绿色发展
- • 太白高山蔬菜无人机直送西安商超,开启无人配送新时代
- • “老年幸福院+日间照料”模式:破解空巢养老难题的创新之路
- •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销售额突破50亿元,农产品线上渗透率超60%
- • 张载祠关学讲堂开讲,中小学生共赏《西铭》活字印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