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遗“西府皮影”在宝鸡民间艺人手中绽放国际光彩
位于陕西省的宝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更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西府皮影”便是宝鸡民间艺人传承千年的瑰宝。近年来,“西府皮影”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西府皮影”起源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皮影戏的形式,通过艺人操纵皮影,讲述故事,传达情感。在宝鸡,皮影戏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皮影戏逐渐面临传承困境。然而,在众多民间艺人的努力下,这一古老的非遗项目得以传承。他们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授等方式,将皮影制作技艺、操纵技巧、唱腔表演等传承下去。
在宝鸡,有一位名叫张永民的民间艺人,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皮影戏,如今已成为当地皮影戏的领军人物。张永民表示:“皮影戏是我们的根,我们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
为了传承“西府皮影”,张永民和他的团队不断进行创新。他们结合现代元素,将皮影戏与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皮影戏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内外演出中屡获好评,为“西府皮影”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2017年,由张永民执导的皮影戏《白蛇传》在法国巴黎演出,引起了当地观众的极大兴趣。演出结束后,一位法国观众激动地说:“没想到皮影戏如此精彩,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西府皮影”在国际舞台上屡获殊荣。2018年,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张永民的团队表演的皮影戏《梁祝》荣获金奖。2019年,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上,皮影戏《孙悟空》再次获得好评。
“西府皮影”的成功,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辛勤付出。他们用匠心精神,将这一古老的非遗项目发扬光大。如今,“西府皮影”已成为宝鸡的一张文化名片,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然,要想让“西府皮影”在世界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还需要更多的民间艺人共同努力。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千年非遗项目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让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 • 千湖湿地生态银行试点启动,水环境治理指标交易额突破千万大关
- • 乡村AI诊疗系统投用,远程问诊三甲名医成常态,助力基层医疗发展
- • “共享厨房”进百村,留守老人吃上暖心互助餐
- • 宝鸡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八年荣获省级粮食安全先进市称号
- • 凤翔泥塑盲盒秒空,马超、燕伋Q版手办成年轻群体新宠
- • 宝鸡教育元宇宙实验室揭牌,开启VR沉浸式教学模式新篇章
- • 宝鸡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千台,统防统治覆盖率达90%,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西部物流园助农专线开通,农产品进城物流成本下降35%,助力乡村振兴
- • 岐山转鼓进校园,百名少年传承千年战鼓雄风
- • 关山草原音乐节崔健开唱,周边民宿预订暴涨300%,音乐狂欢点燃夏日热情
- • 秦岭北麓保护区扩容,野生大熊猫种群增至12只,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 • 通村公路助力山区发展,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 • 阳平铁路物流基地二期投运,中欧班列年发运量突破300列,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 • 凤翔泥塑非遗盲盒热销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300%,传承与创新共舞
- • 陇县马蹄酥牵手故宫文创,匠心打造“宫廷御点”限量礼盒,传承千年文化韵味
- • 凤翔苹果主题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农旅融合助力农户增收8万元
- • 太白山国际诗歌节盛大启幕,全球诗人共绘“秦岭生态长卷”
- • 防汛应急预案升级,全市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83处,筑牢安全防线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创新玩法:“千人擀面吉尼斯”挑战赛盛大启幕
- • 民间艺人创新传承,“花椒香囊”非遗技艺与现代文创的完美融合
- • 秦公大墓车马坑开放,史诗级仪仗阵容重现秦襄公东迁壮丽景象
- •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白起兵法研究所”:战国军事思想走进选修课堂
- • 宝鸡发布招商引资“黄金十条”:重大项目更高奖励5000万元,税收返还比例提升至70%
- • 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人居环境改善惠及百万农民
- • 宝鸡综保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蝉联全省第一,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凤翔泥塑非遗产业园引资5亿,非遗IP授权交易额破亿元,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
- • 农村“煤改电”补贴政策落地,1.5万户冬季取暖成本降60%助力绿色生活
- • 羌族文化传承学校揭牌仪式圆满举行,中小学特色艺术班助力羌绣、羌笛艺术发扬光大
- •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零门槛’政策助力,年度解决2.3万学生就学难题”
- • 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走进校园,10万学生成为“非遗小传人”
- • 视障女孩以触觉艺术复刻青铜器纹样,作品荣登博物院永久收藏
- • 陈仓区传统婚俗展演:花轿迎亲、撒帐礼再现古风婚礼魅力
- • 渭河生态修复工程圆满竣工,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标准,再现碧波荡漾美景
- • 陈仓古庙会创新引入数字门票,区块链技术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收益保障
- • 中国(宝鸡)国际农业科技博览会永久落户,签约项目总投资突破千亿大关
- • 陈仓物流园就业孵化基地正式投用,助力周边村镇就业突破2000人
- • 扶风法门寺佛乐盛况空前,千年梵音在国家大剧院激荡人心
- • 老年幸福院全面覆盖乡镇,助力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 • 残疾儿童教育服务再升级:送教上门,年度送课超10万节
- • 千阳燕伋书院遗址惊现战国儒简,疑似《乐经》失传篇章重见天日
- • 陇县荞麦收割节盛大开幕,连枷打场再现传统农耕场景
- • 林麝养殖保险全覆盖,助力农户稳定增收
- • 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投用,就业与康复服务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
- • 千阳西秦刺绣“虎头帽”走红,非遗传承人直播授艺,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眉县猕猴桃果酒出口日韩,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助力乡村振兴
- • “转鼓非遗工坊创新推出“鼓乐疗愈课”:传统节奏与现代心理治疗完美融合”
- • 麟游“二月二炒豆节”:千户农家共享祛虫祈福食俗
- • 古弓坊村竹编灯笼非遗工坊开课,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传承与创新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扶风县“吨粮田”示范项目成功验收,小麦亩产再创新高突破1300斤
- • 五丈原智慧农田建设成果显著,无人机植保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
- • 林麝产业扶贫车间投产,助力脱贫人口就业800人
- • 千阳“妇女剪花合作社”走红,剪纸艺术绽放国际舞台
- • “一带一路”助力旱作农业技术输出,千阳模式惠及中亚十国
- • 金台区“以工代赈”项目落地,修路筑渠助力村民增收
- • 陇县社火节荣登全国非遗旅游案例,单日游客量突破10万大关
- • 宝鸡嵌入式扶贫车间助力乡村振兴,132个村年均增收超万元
- • 农村光伏+农业项目落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双收益新篇章
- • 县城智慧停车系统上线,实时查询空闲车位,让出行更便捷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幼儿园落成,破解500儿童入学难题
- • 太白药膳宴荣登“中国康养美食地标”,助力山区旅游收入突破10亿大关
- • 舌尖上的非遗记忆 探秘宝鸡擀面皮百年传承的匠心密码
- • 通村公路里程突破9000公里,山区特产24小时出省,助力乡村振兴
- • “猕猴桃庄园果农嘻哈大赛”方言说唱演绎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渭河水下森林工程竣工,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100%,生态修复成果显著
- • 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镇级全覆盖,免费开放艺体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宝鸡“名校+”工程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差距缩小至历史最低
- • 太白山旅游扶贫专线开通,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5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凤县“长寿宴”习俗申遗成功,百道药膳展现秦岭养生智慧
- • 岐山周礼文化生态区荣膺“国家级”称号,旅游收入突破120亿创历史新高
- • 太白山金丝猴栖息地AI监测系统启用,生物保护迈入智能化新时代
- • 太白山金丝猴栖息地AI监测系统启用,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入智能化新时代
- •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慢性病管理率显著提升至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