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条“东坡诗词文化长廊”落成,学生作品化身数字文创IP,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近日,我国文化事业再添新亮点,全国首条以“东坡诗词文化长廊”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在美丽的杭州西湖畔正式落成。这条长廊不仅展示了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的诗词风采,更将学生的创意作品融入其中,化身数字文创IP,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东坡诗词文化长廊全长约300米,以苏东坡的诗词为线索,通过雕塑、壁画、石刻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苏东坡的一生及其诗词创作的历程。长廊的设计巧妙地将苏东坡的诗词与西湖的自然风光相结合,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长廊的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意潜能。众多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融入其中,使得长廊成为了一个集传统文化、现代创意和数字科技于一体的文化盛宴。这些学生作品化身数字文创IP,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长廊的一处角落,一个名为“东坡小筑”的数字文创IP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个IP以苏东坡的形象为原型,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将苏东坡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演绎。游客们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观看苏东坡的诗词朗诵、书法演示和绘画创作过程,仿佛穿越时空,与苏东坡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此外,长廊内还设有“东坡诗词知识角”,通过互动游戏、趣味问答等形式,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苏东坡的诗词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苏东坡的生平事迹、诗词创作背景以及诗词中的哲理思想,进一步感受苏东坡的人格魅力。
全国首条东坡诗词文化长廊的落成,不仅是对苏东坡诗词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创新实践。这条长廊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现代科技手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体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事业正朝着创新发展的方向迈进。此次东坡诗词文化长廊的落成,充分体现了我国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类似的文化项目涌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总之,全国首条东坡诗词文化长廊的落成,标志着我国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这条长廊不仅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苏东坡诗词文化的窗口,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 • 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破土动工,年发电量将满足百万家庭用电需求
- • 陇州核桃加工产业园升级,核桃油冷榨技术荣获欧盟有机认证,引领行业新潮流
- • 陈仓区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化,3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资源新活力
- • 春意盎然!页岭生态廊道万亩油菜花海绽放,自驾游客同比增长120%
- • 凤翔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投产,年消化5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 • 宝鸡擀面皮:年产值突破80亿,全国门店超3万家,成为“国民小吃顶流”
- • 西秦刺绣非遗村:体验传统技艺,亲手 *** “虎头枕”,带走民间艺术品
- • 金河镇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启用,百名农民主播月均销售额破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通过验收,亩产突破1200斤创历史新高
- • 林麝科普馆:成全省研学热点,中学生积极参与人工繁育科研项目
- • 陈仓区电商扶贫联盟成立,年助销土蜂蜜、香菇超300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覆盖,慢性病管理成效显著
- • 燕伋望鲁台千人尊师礼举行,学生重现“抛箸寻师”典故,传承尊师重道传统
- • 宝鸡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实施,50个古村获亿元修缮基金,古韵传承焕新颜
- • 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帮扶2.8万件实事,群众满意度达99%
- • 千湖湿地:候鸟迁徙的温馨驿站,生态旅游的“绿色银行”
- • 岐山转鼓队惊艳亮相央视春晚,乡村文化合作社激活千年技艺
- • 千阳矮砧苹果出口量领跑全国,智慧农业技术助力产业升级
- • “光明行动”助力校园照明升级,5万学生受益教室护眼灯改造率达100%
- • 宝鸡公益岗位助力脱贫,创新就业模式全国推广
- • “法治小院”村村覆盖,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7%,构建和谐乡村新局面
- • 走进唐井取水礼,体验盛唐宫廷饮水习俗——麟游之旅
- • 凤翔苹果区块链溯源系统正式上线,一扫码即可追溯“从花到果”全历程
- • 岐山县“健康扶贫巡回医疗队”下乡,年义诊覆盖2万人次,助力乡村振兴
- • 西府刺绣工坊:助力妇女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
- • “红黑榜”季度公示制度落地,末位单位负责人公开述职整改,推动政府效能提升
- • 宝鸡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持证率达80%,领跑西北农业发展新潮流
- • 宝鸡成立西部首个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助力120国合规咨询业务拓展
- • 陇县“哭嫁”婚俗实景展演:非遗传承人再现传统礼仪之美
- • 灵宝峡地质奇观夜游启幕,灯光秀演绎亿年地质变迁之美
- • 《扶风鹿糕馍荣登《舌尖上的中国》,老字号日销突破万枚,传承千年味道再焕新生》
- • 吉利银河L7车型产销两旺,宝鸡新能源汽车集群强势崛起跻身国家创新型产业方阵
- • 麟游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5亿,仿野生药材荣获欧盟有机认证
- • 凤翔泥塑传承新篇章:老艺人收徒传艺,非遗工坊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 • 千阳苹果园碳汇交易上线,每亩果园年赚碳汇收益500元,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 眉县猕猴桃区块链溯源上线,欧盟订单量同比增长200%,引领农业品牌新潮流
- • 九成宫镇万亩高粱种植基地迎来丰收,订单农业助力农户零风险增收
- • 《资本论》原始笔记亮相,张仲实翻译成就再现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路径
- •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白起兵法研究所”:战国军事策略走进现代课堂
- • 关山草原音乐节崔健开唱,引爆民宿预订热潮,周边民宿预订量暴涨300%
- • “西府刺绣焕新篇章:“云上绣娘”计划启动,千名妇女线上接单增收”
- • 班昭《女诫》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女性学者热议古代教育智慧现代转型
- • 太白山旅游扶贫专线开通,助力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5万元
- • 眉县猕猴桃农庄亲子游:果树认养+果酱DIY成爆款体验
- • 林麝人工繁育科研基地开放,中学生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开启科普教育新篇章
- • 猕猴桃庄园果农音乐节,方言说唱唱响乡村振兴故事
- • 西府老街美食文化节盛况空前,单日客流突破10万,消费额达亿元
- • 凤翔东湖汉服荷塘月色夜,无人机表演点亮千年园林
- • 大水川国际房车营地盛大开放,草原星空露营邂逅野生鹿群
- • 陇县试点“数字门牌”,扫码即可查询惠农补贴明细,助力乡村振兴
- • “高山冷凉蔬菜直供西安连锁超市,亩均收益破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岐山臊子面技艺进课堂,万名中小学生劳动课学做非遗美食,传承文化新篇章
- • 千阳矮砧苹果再攀高峰:出口量占全国15%,欧盟认证果园面积扩大至5万亩
- • 陈仓血社火非遗传承人收徒仪式盛大举行,神秘脸谱绘制技艺首度公开
- • 慈善寺景区免费向本地居民开放,年惠及群众5万人次,助力乡村振兴
- • 张载思想闪耀APEC教育论坛,东亚多国纷纷引入关学教材
- • 华为鲲鹏产业学院落地宝鸡,助力千名数字技术人才培养
- • 凤县林麝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创新“活体取麝”技术助力药农增收
- • 林麝产业扶贫车间投产,助力脱贫人口就业800人
- • 岐山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盛大投用,儿科床位再增200张,助力母婴健康事业发展
- • 阳平铁路物流基地二期投运,中欧班列年发运量突破300列,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 • 岐山臊子面荣登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周礼宴席文化闪耀全球舞台
- • 宝鸡青铜纹样惊艳国际时装周,国潮与乡村跨界融合开启吸金新篇章
- • 臊子面中央厨房覆盖300城,标准化连锁模式助力万人就业新篇章
- • 生态护林员扶贫岗位助力乡村振兴,新增500个岗位年工资补助1.2万元
- • 太白古法酿酒再创辉煌,老酒坊年营收突破3亿元
- • 陈仓区“飞地经济”试点启动,与南通共建跨区域产业协作园,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扶风县荣膺全国整县制高标准农田试点,财政投入5亿助力农业现代化
- • 九成宫遗址唐风雅集:游客体验曲水流觞,飞花令对诗,穿越千年古韵
- • 宝鸡农科飞地孵化器落户杨凌,30家农业科创企业年产值破亿,助力乡村振兴
- • 麟游县山歌民宿盛大开业:每晚篝火晚会对唱原生态民歌,感受乡土风情
- • 陇县羊乳产业小镇引资破百亿,蒙牛、飞鹤等龙头企业纷纷抢滩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