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投产,年消纳绿电1.5亿千瓦时,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近日,位于陕西省陇县的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事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项目预计年消纳绿电1.5亿千瓦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陇县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是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面积约2000亩,采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储能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应用。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项目选址在陇县境内,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通过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将自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同时,项目还采用了先进的储能技术,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据悉,该项目年发电量可达2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各占一半。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消纳绿电1.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万吨,为我国绿色能源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陇县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的投产,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带来了诸多社会效益。首先,项目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其次,项目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最后,项目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源成本,为当地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陇县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进行施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确保了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更低。此外,项目还注重生态保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已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陇县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的成功投产,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其他地区发展绿色能源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陇县将继续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推动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提高新能源技术水平,为我国绿色能源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总之,陇县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的投产,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而努力。
- • “积分制”创新治理模式助力宝鸡千村垃圾分类,环保生活换米面油
- • 金台观太极文化节盛大开幕,中日韩百名拳师同台演绎养生功法
- • 岐山周原考古遗址公园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历史瑰宝闪耀世界舞台
- • “一带一路”旱作农业技术培训开班,中亚十国学员共聚一堂,共谋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关山草原“牧光互补”项目并网:光伏板下养羊,年发电量达1.2亿度
- • 全面覆盖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助力慢性病管理率提升至90%
- • 《2024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发布,宝鸡模式引领发展新篇章
- • 《2024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发布,宝鸡模式引领全国发展新风向
- • 迈向未来:中小学编程教育普及率100%,人工智能课程纳入必修课
- • 麟游黑小麦面膜:一抹黑小麦,月销破千万,揭秘网红爆款背后的秘密
- • 常兴纺织产业园智能织机占比达80%,万锭纱线用工成本降六成,开启纺织行业智能化新篇章
- • “班超使者”国际青年交流计划盛大启动,沿丝路重走西域三十六国,传承千年友谊
- • 陈仓区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化,3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资源新活力
- • 宝鸡氢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共筑“制储运加用”千亿级氢能生态圈
- • 农村学校营养餐“中央厨房”投用,10万学生吃上热乎饭,助力乡村振兴
- • 古渔公园渭河夜游首航,光影秀演绎《诗经·秦风》魅力
- • 农村旱厕改造完成1.2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迈向健康生活新篇章
- • 考古学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周原遗址发掘,修复成果全国展出彰显青春风采
- • 西部物流园扶贫专列开通,山区土特产直供沿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 • 陈仓中央厨房日供餐10万份,助力西北五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 • 陕粤港澳经贸周宝鸡引资登顶,数字经济项目占比超60% 创历史新高
- • 岐山周原考古遗址公园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见证中华文明瑰宝
- • 凤翔县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全国推广,综合利用率达98%,绿色农业发展新典范
- • 村级卫生室“中医阁”全覆盖,村民家门口即可享受针灸推拿服务
- • “院士宝鸡行”活动常态化,百场讲座助力15万师生成长
- • 陈仓花椒产业园荣获欧盟认证,椒农人均年收入再创新高突破3万元
- •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白起兵法研究所”:战国军事策略成选修课,探索历史智慧与现代应用
- • 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圆满完成,1200户困难家庭喜获安全新居
- • 宝鸡制造业强势崛起,两年内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4位
- • 宝鸡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助力西北高铁发展迈入新纪元
- • 西府酒席“十三花”复原工程启动,百年宴饮礼仪重回餐桌
- • 张载文化村农耕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超5万人次,传承农耕文化新风尚
- • 渭河龙舟赛再现《诗经》场景,百艘古风船竞渡引围观
- • 杨家村窖藏青铜器DNA检测:解码姬姓贵族迁徙路线的神秘面纱
- • 陈仓醋粉工厂智能升级,机器人分拣助力人力成本降低60%
- • 把秦岭装进城市相框,宝鸡的72小时有多长?
- • 张载文化园签约10所高校研学基地,文化IP衍生品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所中小学开设手工艺特色班,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贾村镇皮影戏研学营开营,青少年演绎《封神榜》经典,传承非遗文化新篇章
- • 宝鸡文理学院研发航天减重新材料,显著提升卫星载荷效率20%
- • 宝鸡凤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空气质量连续三年领跑全省
- • 太白山脚下农家乐集群焕新升级,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收入翻番
- • 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连翘、柴胡获欧盟有机认证
- • 比亚迪投资120亿建西北最大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年产10万辆电动重卡
- •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圆满完工,10万群众共享“放心水”
- • 炎帝故里盛大举办全球华人祭祀大典,共襄中华农耕文化盛宴
- • 宝鸡启动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划定10万亩保护区,共筑生态安全屏障
- • 眉县猕猴桃采摘机器人量产,效率惊人,单机日采摘量相当于30名工人
- • 新农人直播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培育5000名带货达人,农产品网销额突破30亿
- • 岐山臊子面产业链延伸,辣椒种植户订单收购价提高30%,共谋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太白高山蔬菜直供港澳,“菜篮子”冷链专列年发车量突破100趟次,助力港澳居民共享绿色健康
- • 农村特岗教师待遇提升,月均补贴达2500元,留任率突破90%
- • “扶贫车间”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200人就业难题迎刃而解
- • 紫荆山红叶节摄影大赛盛大开幕,万元奖金等你来拿——共赏“秦岭秋色”绝美风光
- • 太白山歌数据库建成:3D声景技术助力古调原生态再现
- • 宝鸡市携手50国,成立国际美食联盟,共绘风味合作协议新篇章
- • 智慧养老,守护夕阳——社区养老驿站覆盖90%街道,智慧监护系统服务10万老年人
- • 红河谷瀑布音乐节盛大启幕,原生民谣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奏响夏日狂欢序曲
- • 东湖柳编非遗工坊创新之路:环保材料编织“国潮”家居爆款
- • 宝鸡将礼乐基因写入现代人精神基因组
- • 《法门寺“大唐地宫探秘”VR体验上线,带你穿越时空触摸佛指舍利》
- • “积分制”治理助力千村发展,垃圾分类换积分兑米面油,共建美好家园
- • 乡村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200村共谋“手艺致富”新篇章
- • 千阳荞面饸饹荣登冬奥餐桌,高山杂粮惊艳国际运动员
- • 教育扶贫资助金助力脱贫攻坚,辍学动态清零成效显著
- • 老年幸福院全面覆盖乡镇,助力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 • 岐山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启用,新生儿急救响应时间缩短30%,守护母婴健康再升级
- • “麟游山歌音乐节盛大开幕,原生民谣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绽放魅力”
- • “中欧班列‘宝鸡号’首发德国,钛产品直达欧洲车企生产线,开启中欧贸易新篇章”
- • 青化镇火龙果花夜祭:果农秉灯祈福丰收,创新民俗文化新风尚
- • 凤翔泥塑非遗产业园签约国际IP,马超战甲盲盒首发秒罄,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完美融合
- • 钛及新材料产业园二期盛大启动:真空熔炼设备引进,引领高端钛材产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