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首条“唐诗之路”发布,串联李白杜甫吟咏地,再现千年诗意画卷
近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扶风县正式发布了首条“唐诗之路”,这条路线精心串联了10处李白、杜甫等唐代著名诗人吟咏过的地方,旨在让游客在行走间感受千年诗意的流淌。
扶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今,扶风县将这10处吟咏地串联起来,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唐诗之路”。
这条“唐诗之路”全长约50公里,沿途风光旖旎,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包括:
1. 扶风古城墙: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写下《登扶风城楼》一诗,描绘了古城墙的雄伟壮观。
2. 法门寺: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题法门寺》一诗,赞颂了法门寺的庄严神圣。
3. 太白山:李白曾在此写下《望太白山》一诗,表达了对太白山的敬仰之情。
4. 杜甫草堂:杜甫曾在此居住,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5. 凤翔楼: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写下《登凤翔楼》一诗,描绘了楼台之雄伟。
6. 咸阳宫: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咸阳宫》一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7. 华清宫: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华清宫》一诗,描绘了华清宫的壮丽景色。
8. 骊山: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写下《骊山行》一诗,描绘了骊山的美丽风光。
9. 周原遗址: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周原》一诗,表达了对周文化的敬仰。
10. 法门寺塔林: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写下《法门寺塔林》一诗,描绘了塔林的神秘氛围。
在这条“唐诗之路”上,游客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味诗篇,感受唐代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人生感悟。此外,扶风县还将在沿途设置多个文化驿站,为游客提供诗篇讲解、书法体验、茶艺表演等服务,让游客在旅途中充分感受唐诗文化的魅力。
“唐诗之路”的发布,不仅为扶风县的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旅游体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条“唐诗之路”将成为我国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千年诗意的流淌。
- • 眉县猕猴桃冷链物流中心正式投运,储存能力达10万吨助力产业升级
- • “光明行动”助力校园照明升级,5万学生受益教室护眼灯改造率达100%
- • 农村电网升级助力生活品质提升,3万村民共享用电无忧新篇章
- • 古渔公园诗经主题游船盛大启航,泛舟渭河共赏《蒹葭》朗诵之美
- • 诸葛亮智慧课堂上线,五丈原中学AR模拟三国历史战役,让历史“活”起来
- • 太白山冰雪季盛况空前,冰雪经济助力GDP增长1.2%
- • 三国法正墓出土木牍解密:诸葛亮北伐战略或受其遗计影响
- • 扶风县荣膺全国整县制高标准农田试点,财政投入5亿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凤翔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投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 • 石鼓山明清摩崖题刻修复完成,王阳明、林则徐真迹再现历史风采
- • 陈仓区西山秘境:悬崖古栈道惊现,徒步爱好者新晋打卡地
- • 东盟农产品加工园签约32个项目,年进出口目标调至80亿美元,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
- • 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再升级:10万亩保护区助力野生大熊猫种群增长至12只
- • 陈仓区光伏农业大棚投产,创新模式实现棚顶发电与棚内种菇年产值破亿
- •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零门槛’政策助力,年度解决2.3万学生就学难题”
- • 北首岭遗址考古研学基地盛大开放,游客可亲身体验史前陶器制作
- • “麟北民歌擂台赛开唱,原生唱腔融合电子音乐引爆年轻圈层”
- • “老年幸福院+日间照料”模式:破解空巢养老难题的创新路径
- • 凤翔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投产,年消化50万吨变废为宝,助力绿色发展
- • 擀面皮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用,日产能突破50万份,引领食品加工行业新潮流
- • 凤翔泥塑盲盒秒空,马超、燕伋Q版手办成年轻群体新宠
- • 残疾人辅具适配“零跑腿”,上门服务温暖1.2万名群众
- • 陇县和氏乳业建成全球首条羊乳清蛋白生产线,助力我国羊乳业打破进口依赖
- • 智慧农业助力万亩樱桃基地产量提升25%,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 太白山星空观测基地盛大开放,专业导师助力拍摄银河拱桥
- • 猕猴桃庄园里,果农嘻哈大赛演绎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麟游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5亿,仿野生药材获欧盟有机认证,绿色产业再攀高峰
- • 民间艺人创新传承,“花椒香囊”非遗技艺与现代文创的完美融合
- • 陇县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助力3000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
- • 数字政务中心投用,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2小时,赋能营商环境再升级
- • “麟游山歌音乐节盛大开幕,原生民谣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绽放魅力”
- • 通村公路助力山区发展,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 • 常兴纺织工业园华丽转身,跨境电商助力年出口额逆势增长35%
- • 宝鸡冬至万人饺子宴连办35年,温情传承邻里文化
- • 陇县羊粪沼气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助力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
- • 千年非遗“西府皮影”在宝鸡民间艺人手中绽放光彩,登上国际舞台
- • “21亿元低保兜底发放,筑牢防返贫‘最后一道防线’”
- • 岐山臊子面产业园投产,年销2亿袋速食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 • 宝鸡美食地图小程序上线,AI导航推荐百个“必吃打卡点”引领食客新潮流
- • 渭滨区新建10个社区食堂,60岁以上老人享三餐半价优惠,温暖民生福祉
- • 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在宝鸡盛大启幕,无人农机方阵惊艳亮相
- • 太白山脚下农家乐集群焕新升级,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收入翻番
- • “一带一路”非遗传习基地落户,助力手工艺国际化合作新篇章
- • 燕伋望鲁台文化公园开园:登台眺望齐鲁,体验“投箸寻师”礼仪,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走进校园,10万学生成为“非遗小传人”
- • AI助教助力教育改革,个性化学习方案覆盖15万学生
- • 贾村镇皮影戏研学营盛大开营,青少年演绎《封神榜》经典再现
- • 连霍高速宝鸡段智慧化改造完工,通行效率显著提升30%
- • “光伏+农业”大棚二期投用,开启绿色农业新篇章
- • 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正式投用,一站式岗位培训服务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 • 通天河发现野生金丝猴种群,生态科考站启动建设,守护珍稀物种家园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月工资突破4500元
- • 汤峪温泉唐风沐浴文化展:复原华清池贵妃入浴,再现盛唐风华
- • 宝鸡智慧城市项目成功上线,AI技术助力交通、安防等领域创新发展
- • 固关镇古羌族成年礼重启:青年跨火盆挑战勇者仪式,传承千年文化新篇章
- • 凤翔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投产,年消化5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 • “乡村振兴贷”助力农村发展,累计放款超500亿,惠及千家合作社与家庭农场
- • 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连翘、柴胡获欧盟有机认证
- • 宝鸡北首岭遗址新发现仰韶文化祭祀遗存,炎帝部落“火耕文明”获考古实证
- • 岐山臊子面技艺进课堂,万名中小学生劳动课学做非遗美食,传承文化新篇章
- • 金台区消费扶贫专馆盛大开馆,年销山区农特产超5000万元,助力千户脱贫致富
- • 千湖湿地成为候鸟迁徙驿站,生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 • 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投用,开启就业与康复服务一体化帮扶新篇章
- • 九成宫遗址新发现:隋唐宫廷御道,考古研学游热度飙升
- • 金台区“百家宴”开席,千名居民共品臊子面传承邻里情
- • 宝鸡气候投融资试点落地,千亿资金池助力零碳产业园建设
- • 合阳经开区创新举措,要素保障包助力企业落地周期缩短40%
- • 陈仓花椒产业园荣获欧盟认证,椒农人均年收入再创新高突破3万元
- • 陕西自贸区宝鸡协同创新区挂牌,跨境投资审批“一窗通办”时限压缩至3天,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张载诞辰千年系列活动盛大启幕,《横渠语录》AI语音库全球上线
- • 中考体育改革成效显著,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突破85%
- • “扶贫车间”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成功解决200人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