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匠心独运,“班固著史”系列作品荣登国家外事礼品名录

宝鸡新闻网 阅读:3 2025-07-07 11:43:28 评论:0

在古老的凤翔,有一种传承千年的民间艺术——凤翔泥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近日,一位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创作的“班固著史”系列作品,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成功入选国家外事礼品名录,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位非遗传承人名叫王建民,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凤翔泥塑技艺,经过多年的磨砺,他已将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在创作“班固著史”系列作品时,王建民深入挖掘了班固所著《汉书》中的历史故事,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和场景,通过泥塑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班固著史”系列作品共有十二件,每件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苏武牧羊》和《李广射虎》两件作品。在《苏武牧羊》中,王建民将苏武在北海牧羊的艰辛岁月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而在《李广射虎》中,则将李广射虎的英勇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王建民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泥塑的质感与线条的运用,使作品既具有传统泥塑的艺术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在色彩搭配上,他巧妙地运用了红、黄、蓝、绿等鲜艳色彩,使作品充满生机与活力。此外,他还特别注重作品的细节刻画,使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仿佛要从泥塑中走出。

“班固著史”系列作品的成功入选国家外事礼品名录,不仅是对王建民技艺的肯定,更是对凤翔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据悉,该系列作品已作为国礼赠送给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凤翔泥塑在王建民等传承人的努力下,正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以匠心独运的技艺,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凤翔泥塑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凤翔泥塑这一民间瑰宝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世界文化交流贡献更多力量。

总之,王建民“班固著史”系列作品的问世,不仅是对凤翔泥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位非遗传承人以及凤翔泥塑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世界带来更多精彩。

宝鸡热点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