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百名农民组成“文化致富队”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推出各类扶贫计划,旨在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陕西省陇州市,一项名为“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的举措,以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让百名农民组成“文化致富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陇州社火,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承载着陇州人民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陇州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启动了“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
该计划以陇州社火为载体,通过培训、演出、交流等形式,让百名农民参与到社火表演中来。这些农民不仅成为了社火表演的传承者,更是通过表演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培训阶段,陇州市政府邀请了专业的社火表演艺术家,为农民们进行系统培训。从基本功到表演技巧,从服饰制作到道具制作,农民们全面掌握了社火表演的各个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这些农民们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火表演者。
在演出阶段,陇州市政府为农民们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他们不仅在本地演出,还走出陇州,到周边城市进行巡演。这些演出不仅让农民们收获了丰厚的演出收入,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交流阶段,陇州市政府组织农民们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让他们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拓宽视野。同时,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农民进行交流,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文化致富队”的成立,让农民们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在表演社火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还实现了自身价值。许多农民表示,通过参加社火表演,他们不仅学到了技艺,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面对挑战。
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的实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它让农民们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实现了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它也让陇州社火这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当然,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政府都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为农民们提供帮助。
展望未来,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将继续深入实施,让更多农民受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陇州社火这一民间艺术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总之,陇州社火非遗传承扶贫计划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让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文化扶贫计划能够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 扶风鹿糕馍惊艳国际舞台,20国大使齐赞“东方曲奇”
- • 千阳苹果数字孪生系统创新突破,助力亩均增收2000元
- • 渭滨区新建10个社区食堂,关爱老人,共享美好生活
- • 黄里古镇古法榨油技艺赛:游客比拼木槌撞击,体验传统油香魅力
- • 蔡家坡镇扶贫产业园助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
- • 非遗传承进校园:凤翔木版年画焕发新生
- • 岐山擀面皮非遗工坊开班,百名学员荣获“省级技能大师”认证
- • 乡村电商直播实训基地正式投用,半年内孵化500名带货达人
- • 西府老街年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文旅消费收入同比增长35%再创新高
- • “苹果主题农民画展盛大开幕,乡土艺术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 • 陇县社火道具3D打印工坊投产,生产效率飞跃提升8倍
- • 眉县猕猴桃区块链溯源系统上线,欧盟订单量同比增长200% 创历史新高
- • 宝鸡聋哑学校学生舞蹈团闪耀央视舞台,特殊教育成果惊艳全国
- • 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所中小学开设手工艺特色班,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宝鸡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绿色出行成风尚
- • 金台观太极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万名太极爱好者共赴“太极圣地”
- • 《资本论》原始笔记亮相,张仲实翻译成就再现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路径
- • 宝鸡荣获“中国更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民生满意度全省领先
- • “高粱酒文化节封坛大典盛大启幕,消费者可定制专属年份酒窖藏”
- • 渭河读书节:百万师生共赴阅读盛宴,人均阅读量突破30本
- • “共享食堂”助力留守老人,温暖每餐仅需3元
- • “扶贫土豆”直供高校食堂,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 岐山擀面皮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标准化生产线助力万人就业
- • 东湖莲藕产业链升级,深加工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
- • 太白山歌数据库建成:3D声景技术助力古调原生态再现
- • 豆花泡馍冷冻技术突破,保质期延长至12个月,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凤翔泥塑IP联名盲盒热销,首日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完美融合
- • 七星河国家湿地:揭秘黑鹳、白鹭等珍禽的更佳观测点
- • 陕西野河山惊现秦岭红豆杉群落,珍稀植物保护基地即将建成
- • 东湖端午龙舟竞渡:百桨齐发,传承千年水乡习俗
- • 陇县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助力3000贫困户实现“牧”向致富梦
- • 反诈宣传大篷车巡演300村,助力电信诈骗发案率下降90%
- • 麟游县核桃深加工产业园投运,年产值突破亿元,助力就业800人
- • 传感器产业园聚势成链,年产值突破30亿元,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 • 岐山县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年收益超500万元助力集体增收
- • 眉县职教中心猕猴桃学院成立,校企共建千亩智慧种植实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百家讲坛》推出“宝鸡十圣”系列,全网掀起历史考据热
- • 金台观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升级,便民健身广场助力居民健康生活
- • 陇县智慧牧场创新举措:机器人挤奶技术助力单产提升35%,创全国纪录
- • 扶风县教育云平台上线,城乡学生共享名校直播课堂,开启教育公平新篇章
- • 宝鸡公安创新宣传方式,反诈鸡蛋助力全民反诈意识提升
- • 龙门洞道教文化研学基地挂牌,传统武术与哲学选修课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月工资突破4500元
- • 凤翔豆花泡馍与瑞幸咖啡强强联手,打造“西府早餐套餐”引领新食尚
- • 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进校园,万名学生成非遗“小传人”
- • 智慧养老新篇章:社区养老驿站覆盖90%街道,智慧监护系统守护10万老年人
- • 宝鸡食用菌工厂化率西北之一,日产500吨鲜菇供应全国商超
- • 眉县七夕乞巧非遗展演:绣娘赛技,古风女红再现人间
- • 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家门口文化盛宴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市2025年拆迁政策全文解读:操作规范、补偿透明、流程明确
- • 渭河宝鸡段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再现“水清岸绿”生态画卷
- • 羌族文化传承学校揭牌仪式圆满举行,中小学特色艺术班助力羌绣、羌笛艺术发扬光大
- • “一村一湿地”模式助力农村污水治理,实现黑臭水体清零目标
- • 农村旱厕改造全面完成,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迈向健康生活新篇章
- • 关中风情园全新体验:沉浸式剧本游带你穿越清末,解锁家族秘史
- • 班超西域都护府实景剧首演,丝绸之路文化周签约10亿文旅项目,共绘文化繁荣新篇章
- • 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并网,棚顶发电、棚内种菇效益翻番,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炎帝故里盛大举办全球华人祭祀大典,共襄中华农耕文化盛宴
- • 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升级,10万亩保护区助力野生大熊猫种群增长
- • 5G+教育示范区建成,偏远山区同步名校课程超10万节,教育公平再迈新台阶
- • “金台夜话”市民文化沙龙启动,非遗传承人与青年共话创新,共绘文化传承新篇章
- • 西府老街美食地图新鲜出炉:50家非遗小吃尽收眼底
- • 更低调的万亿城市,藏了太多秘密
- • 眉县猕猴桃产业联合体成立,保底价收购助力稳脱贫户收益
- • 宝鸡美食夜市点亮渭河两岸,夜间经济贡献年收入15亿
- • 陇县“哭嫁”婚俗实景展演:非遗传承人再现传统礼仪之美
- • 凤翔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投用,亩均节水50%、增产200斤,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 • 扶风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小麦亩产突破650公斤,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麟游山歌音乐节盛大开幕,原生民谣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绽放魅力”
- • 凤县“扶贫电商直播中心”启用,花椒、蜂蜜线上日销百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西府刺绣专业荣膺国家级特色,毕业生薪资喜人破万大关
- • 流动儿童“同城同待遇”政策落地,学籍办理零门槛,助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