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区“扶贫车间”智慧化升级,300名残疾人远程灵活就业助力脱贫致富

宝鸡新闻网 阅读:6 2025-08-06 18:43:16 评论: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一项创新举措——将“扶贫车间”升级为智慧化模式,为300名残疾人提供了远程灵活就业的机会,有效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战。

渭滨区作为宝鸡市的一个城区,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了解到许多残疾人因行动不便、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参与传统就业的情况下,渭滨区决定将传统“扶贫车间”升级为智慧化模式,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此次升级的“扶贫车间”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远程办公、在线培训等手段,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工作任务。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既满足了残疾人对工作的需求,又保证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和谐。

据了解,渭滨区“扶贫车间”智慧化升级后,共有300名残疾人实现了远程灵活就业。他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在家中进行生产、加工、设计等工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稳定收入。

在智慧化“扶贫车间”中,残疾人们通过在线培训,学会了使用各种办公软件、设计软件等,提高了自身技能。同时,车间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渭滨区“扶贫车间”智慧化升级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区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还鼓励企业参与扶贫工作,通过订单式生产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此外,渭滨区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智慧化“扶贫车间”的发展。这些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种类,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企业也为残疾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智慧化“扶贫车间”的建立,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残疾人通过远程灵活就业,实现了自身价值,为家庭创造了收入,也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了贡献。

总之,渭滨区“扶贫车间”智慧化升级,为300名残疾人提供了远程灵活就业的机会,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脱贫攻坚战。这一创新举措,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了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期待渭滨区“扶贫车间”智慧化模式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让更多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宝鸡热点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