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水下森林工程竣工,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100%,助力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

宝鸡新闻网 阅读:2 2025-07-06 21:43:22 评论:0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纷纷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众多生态修复工程中,渭河水下森林工程以其独特的生态效益和显著的社会影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渭河水下森林工程宣告竣工,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达到100%,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渭河,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度恶化,水质污染严重。为了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启动了渭河水下森林工程。

渭河水下森林工程以恢复和重建渭河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在水下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下森林,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工程自2016年启动以来,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终于宣告竣工。

据了解,渭河水下森林工程共种植水生植物1000余亩,包括芦苇、香蒲、水葫芦等品种。这些水生植物具有强大的净化水质、固碳释氧、调节水体生态功能。通过水下森林的建设,渭河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达到100%。

渭河水下森林工程的竣工,不仅为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还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渭河水下森林工程带来的几大亮点:

1. 生态效益显著。水下森林工程通过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效降低了渭河水质污染,为流域内居民提供了清洁的水源。

2. 社会效益显著。工程竣工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

3. 经济效益显著。水下森林工程的建设,为渭河流域农业、渔业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4.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在水下森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为我国生态修复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

5.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渭河水下森林工程的成功实施,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奠定了基础。

总之,渭河水下森林工程的竣工,标志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