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生态修复工程圆满竣工,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标准,展现生态治理新成果
近日,我国渭河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宣告竣工。经过多年的努力,渭河水质连续三年达到Ⅱ类标准,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生态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也展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渭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平原的母亲河。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渭河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质严重超标,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改善渭河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实施渭河生态修复工程。
渭河生态修复工程自2016年启动以来,历经五年艰苦努力,终于圆满竣工。工程总投资约120亿元,涉及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涵盖河道整治、湿地恢复、水质净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渭河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首先,在河道整治方面,工程对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进行了全面清淤疏浚,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降低了洪涝灾害风险。同时,对河道两侧的护岸进行了加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了河岸生态环境。
其次,在湿地恢复方面,工程在渭河沿岸建设了多个湿地保护区,恢复和重建了湿地生态系统,为鸟类和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据统计,渭河湿地面积已从修复前的不足10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0平方公里,成为众多珍稀物种的家园。
再次,在水质净化方面,工程采用了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渭河水质进行了全面净化。经过连续三年的监测,渭河水质已连续三年达到Ⅱ类标准,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渭河生态修复工程的竣工,不仅改善了渭河生态环境,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修复后的渭河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渭河水质改善,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渭河生态修复工程的圆满竣工,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一成果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决心和实力。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总之,渭河生态修复工程的竣工,不仅让渭河重焕生机,也为我国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国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 • 中小学课本新增“宝鸡名人单元”,班昭、马援事迹写入德育教材,传承历史光辉
- • 北首岭遗址考古研学基地开放,游客可亲身体验史前陶器制作
- • 宝鸡社火高芯背后的液压黑科技,你不得不服
- • 城隍庙古建修复技艺走进职校,文物保护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 • 太白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美誉,高山蔬菜溢价率突破50%
- • 全球更大钒液流电池基地投产,储能装机量突破500MW/2000MWh,引领绿色能源新篇章
- • 扶风县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遗址重见天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将落成
- • 和氏乳业创新“奶山羊托管”模式,助力农民增收,养殖户年分红超万元
- • 西府老街非遗工坊集群盛大开业,一站式体验传统技艺魅力
- • 宝鸡凤翔泥塑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 • 宝鸡公益岗位助力脱贫,创新就业模式全国推广
- • 留凤关循环经济产业园产值突破50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国际领先
- • 农村互助资金协会扩面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发放低息贷款3000万元
- • 陈仓区“面花争霸赛”盛大开赛,百种造型展现麦收祈福文化
- • “金台夜话”市民文化沙龙启动,非遗传承人与青年共话创新,共绘文化传承新篇章
- • 农村特岗教师待遇提升,月均补贴达2500元,留任率突破90%
- • 陇县古法核桃油登陆进博会,千万订单催生“黄金油”产业
- • 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扩面,7.3万困难群众受益社会关爱
- • “一带一路”旱作农业技术培训开班,中亚十国学员共聚一堂,共谋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关山草原音乐节崔健开唱,引爆民宿预订热潮,周边民宿预订量暴涨300%
- • “光明工程”助力校园,改造教室护眼灯2万间,近视率显著下降15%
- • 渭河百里画廊生态修复工程竣工,新增湿地公园8个,绿色画卷展新颜
- • 灵宝峡地质奇观夜游启幕,灯光秀演绎亿年地质变迁之美
- • 秦公大墓车马坑开放:再现秦襄公东迁史诗级仪仗阵容
- • 千湖湿地渔猎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渔鼓道情”引万人围观
- • 乡村少年宫非遗课程广受欢迎,年度免费培训学生超5万人次
- • “扶贫土豆”直供高校食堂,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 中德智能制造创新园盛大开园,博世、西门子等20家德企携手共筑未来
- • 陈仓区非遗社火进乡村,30支农民表演队年创收5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课后服务一校一品牌”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助力30万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 • 央视《国家记忆》重磅推出五集纪录片《宝鸡先贤》,收视率再创新高
- • 慈善寺石窟光影艺术展:3D mapping技术重塑佛像千年沧桑
- • 红光沟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开放,航天专家驻校开设STEAM课程,助力青少年科技梦想翱翔
- • 陈仓血社火非遗展演震撼回归,神秘脸谱绘制技艺首度公开教学,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林麝养殖技术进职校课堂,特种经济动物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 • 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助力销量翻番,充电桩覆盖率领跑全省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建成,300户山区群众下山安居乐业
- • 太白山金丝猴栖息地AI监测系统启用,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智能化新篇章
- • 陇州地坑院焕发新生:变身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 • 渭滨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盛大开建,预计新增百亿产值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农村“煤改电”补贴政策落地,1.5万户冬季取暖成本降60%助力绿色生活
- • 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惠及1.2万人,打造“零跑腿”办理新模式
- • 东湖柳编非遗工坊创新之路:环保材料编织“国潮”家居爆款
- • 太白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生态农产品溢价率突破60%
- • 凤县“高山晒秋”摄影大赛惊艳亮相,万亩辣椒拼出“中国地图”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同吃“最长流水席”创纪录
- • “苹果主题农民画展盛大开幕,乡土艺术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 • 中德智能制造创新园再迎新篇章:德企入驻达30家,博世生产线投产
- • 千湖湿地自然学校开课,生态监测成为中学生必修实践项目
- • 农村电网升级助力生活品质提升,3万村民共享用电无忧新篇章
- • 非遗文化焕发新生:凤翔木版年画走进百所校园,丰富中小学课后服务
- • 《岐山周原甲骨文破译:周文王“八卦推演”场景首次被文字记录,揭开古代智慧之谜》
- • 横渠书院千亩稻田画惊艳亮相,民胞物与哲学IP再掀网络热潮
- • 千阳县秸秆饲料化项目投产,年处理秸秆8万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 • 宝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破亿,3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我国加大民生保障力度,18.07亿元低保金及补贴发放,筑牢返贫防线
- • 陈仓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启用,心理辅导惠及5000人次
- • 宝鸡至西安救护车转运频现半路加价 患者家属遭遇“黑车”陷阱
- • 太白山星空观测基地盛大开放,专业导师助力拍摄银河拱桥
- • 九成宫书法研学基地启用,全县中小学每日开展碑帖临摹活动,传承中华书法艺术
- • 农村旱厕改造全面完成,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迈向健康生活新篇章
- • 钛及新材料产业园18栋厂房满租,建设周期缩短1.5年创纪录
- • 凤翔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落地,千户果农抗风险能力倍增
- • 扶风县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亩产刷新关中纪录,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资本论》原始笔记亮相,张仲实翻译成就再现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路径
- • 连霍高速宝鸡段智慧化改造圆满完成,通行效率提升30%助力交通发展
- • 陇县和氏乳业引领羊乳清蛋白产业,全球首条生产线建成打破进口依赖
- • 周原文化走进校园,青铜器知识普及全区中小学
- • 陇州社火焕新颜,美育教学助力非遗传承——学生非遗表演队央视舞台展风采
- • 连霍高速宝鸡段智慧化改造完成,通行效率提升30%,智慧交通建设再迈新台阶
- • 金台区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助力农民增收
- • 岐山设立乡村振兴创投基金,助力300名青年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