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周边农旅融合示范区建成,百家民宿年均收入超8万元,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发展新模式。近日,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法门寺周边农旅融合示范区正式建成,该示范区以民宿产业为核心,实现了农旅融合的创新发展,百家民宿年均收入超过8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法门寺周边农旅融合示范区位于法门寺风景区附近,占地面积约1000亩。该示范区以法门寺文化为底蕴,将农业、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当地 *** 高度重视民宿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式,助力民宿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示范区已建成百家民宿,其中大部分由当地村民经营,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这些民宿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兼具现代舒适设施,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民宿内设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项目,让游客在感受法门寺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惬意。
据统计,示范区百家民宿年均收入超过8万元,其中部分民宿收入更是达到了10万元以上。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当地 *** 的大力支持和民宿经营者的辛勤付出。
为了进一步提升民宿品质,示范区还开展了民宿培训活动,提高民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示范区还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法门寺周边农旅融合示范区的成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一方面,它充分发挥了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将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休闲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它通过发展民宿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法门寺周边农旅融合示范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同时,示范区还将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大成效。
总之,法门寺周边农旅融合示范区的建成,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相信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借鉴这一成功经验,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 凤翔冬至羊肉宴开席,千户家庭共享驱寒养生习俗
- • 石雨琴教育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陇县百年女校遗址启动修复工程
- • 电商产业园直播助农,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渭滨区近郊农村“智慧大棚”投用,蔬菜产量提升30%直供城区超市
- • 太白蜂蜜区块链溯源系统正式启用,扫码即可追溯“蜂群采蜜路径”
- • 全球炎帝陵公祭大典在宝鸡举行,台湾同胞组团赴宝鸡寻根问祖
- • 麟游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5亿,仿野生药材获欧盟有机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渭滨区全面实施“技能培训+公益岗”全覆盖,助力500名弱劳力群众脱贫致富
- • 诸葛亮智慧课堂上线,五丈原中学AR模拟三国历史战役,传承历史智慧
- • 岐山辣椒太空育种实验,抗病新品种助力农民增收
- • 太白山歌数据库建成:3D声景技术助力古调原生态重现
- • 宝鸡深井钻机装备突破万米深度,助力塔里木油田刷新亚洲纪录
- • 周原镇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竣工,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15%
- • 渭滨区端午艾草市集开市,百位手艺人再现古法香囊 ***
- • “田间大学”:助力山区苹果产业,培养6000名职业农民
- • 陈仓花椒产业园荣获欧盟认证,椒农人均年收入再创新高突破3万元
- • 核桃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年产值破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建成,300户山区群众下山安居乐业
- • 太白山旅游扶贫专线开通,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5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电商产业园孵化50家网店,黄桃罐头线上日销万单,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北过境高速通车,助力绕城货运通道分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 • 太白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美誉,高山蔬菜溢价率突破50%
- • 陈仓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运,千亩樱桃园年产值突破亿元,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陈仓血社火非遗展演震撼回归,神秘脸谱绘制技艺首度公开教学,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千阳妇女剪花合作社”走红,剪纸艺术远销20国,展现民间工艺魅力
- • 《资本论》原始笔记亮相,张仲实翻译成就见证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路
- • 凤翔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年转化有机肥60万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扶风县创新农业发展,建成西北首个“无人农场”实现精准播种
- • 蔡家坡教育城投用,容纳1.2万名学生的K12一体化学校盛大开学
- • 宝鸡图书馆新馆盛大开馆,藏书量突破百万册,文化盛宴启幕
- • 宝鸡多小区自来水发黄引关注 水务部门回应系水源切换所致
- • 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铭记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 • 龙门洞道教养生餐全新上线,百岁道长亲授“节气食疗”秘方,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
- • 考古学田野实践课:学生亲历周原遗址发掘,探寻历史奥秘
- • 岐山臊子面原材料基地扩至万亩,助力乡村振兴,带动3000农户订单种植
- • 农村电网升级助力生活品质提升,3万村民共享用电无忧新篇章
- • 陇县智慧牧场创新举措:机器人挤奶技术助力单产提升35%,创全国纪录
- • 太白山歌数字化保护工程启动:千首古调被录入声音档案馆,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九成宫遗址重大发现:隋代皇家冰井重现世间,遗址博物馆即将落成
- • “两单两制”帮扶模式获国务院表彰,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 • 农村特岗教师待遇提升,月均补贴达2500元,留任率突破90%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特展:穿越三千年,聆听金声玉振的礼乐文明
- • 氢能公交线路试运行,加氢站网络覆盖主城区,绿色出行新篇章开启
- •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试点启动,跨校跨专业学分互认助力人才培养新格局
- • 大学生创业园孵化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助力就业超2000人
- • 陈仓区长者食堂增至20家,6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5元,关爱老年生活暖人心
- • 宝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破亿,3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中国中车百亿级轨道交通装备项目投产,年产值目标突破50亿元
- • “光明工程”助力校园,改造教室护眼灯2万间,近视率显著下降15%
- • 宝鸡中职学校与钛企联办“订单班”,定向输送技能人才3000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凤翔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10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 • 村级卫生室“中医阁”全覆盖,村民家门口即可享受针灸推拿服务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创新升级,千人擀面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再掀美食热潮
- • 陈仓区“面花争霸赛”盛大开赛,百种造型展现麦收祈福文化
- • “双减”政策助力教育创新,宝鸡课后服务课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库
- • 岐山臊子面中央厨房投产,全国300城供应链布局再升级
- • 固关镇古羌族成年礼重启,青年跨火盆挑战勇者仪式传承千年文化
- • 秦腔《面皮》国家大剧院连演十场,西府美食文化IP全球出圈——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视觉盛宴
- • 宝鸡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300亿,抖音“新农人主播”达万名,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宝鸡凤翔泥塑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 • “共享厨房”进百村,留守老人共享暖心互助餐,温暖冬日情
- • 话剧《面皮》国家大剧院连演十场,西府美食文化IP全球出圈,展现中国地方特色魅力
- • 关山草原国际那达慕大会盛大开幕,蒙古族骑手展示精湛马上拾哈达技艺
- • “老年食堂+幸福院”模式: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创新实践
- • 积分制治理助力千村垃圾分类,兑换实惠生活物资
- • 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助力销量翻番,充电桩覆盖率领跑全省
- • 九龙山玻璃悬索桥正式运营,云端漫步俯瞰丹霞奇观,开启奇幻之旅
- • 宝鸡擀面皮产业学院成立,助力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
- • 羌族文化园千人共舞:萨朗舞快闪,游客共赴羌服狂欢之旅
- • 陈仓物流园就业孵化基地正式投用,助力周边村镇就业突破2000人
- • 岐山擀面皮标准化生产启动,年销1.2亿袋助力万人“家门口就业”
- • 眉县职教中心猕猴桃学院成立,校企共建千亩智慧种植实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