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七夕乞巧市集盛大开市,传统女红技艺魅力四射吸引年轻群体
随着夏日的余温渐渐消散,陈仓区的七夕乞巧市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盛大开市。这个古老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今年的乞巧市集更是以传统女红技艺为亮点,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参与。
七夕,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在这一天,民间有女子们举行乞巧活动的习俗,祈求心灵手巧,技艺高超。陈仓区的乞巧市集,正是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习俗而举办的。
市集上,各式各样的传统女红技艺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刺绣、剪纸、编织、缝纫等传统技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精美的刺绣作品。这些作品色彩斑斓,图案精美,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
在市集的一个角落,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正在细心地刺绣着一幅《百子图》。她的手法熟练,针线穿梭间,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逐渐呈现。老奶奶说:“我从小就喜欢刺绣,这门技艺已经传承了几代人。今天,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展示我的作品,也希望年轻人能喜欢,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除了刺绣,剪纸也是市集上的一大亮点。一位剪纸艺术家正在现场展示他的技艺。只见他手持剪刀,在红纸上飞舞,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众人眼前。这些剪纸作品题材丰富,既有传统的花鸟鱼虫,也有现代的卡通形象,让人目不暇接。
在市集的另一边,一群年轻女孩正在学习编织。她们跟着老师,一边聊天一边动手,不一会儿,一个个漂亮的围巾和帽子便编织完成。这些年轻女孩表示,她们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技艺。这次参加乞巧市集,不仅学到了一门技艺,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陈仓区七夕乞巧市集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传统女红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也让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市集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七夕佳节,陈仓区七夕乞巧市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典范。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传统技艺得以传承,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队伍中来。
- • 凤翔区“雨露计划”升级,助力千名贫困学生学技就业
- • 凤翔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投用,亩均节水50%、增产200斤,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一步
- • 西北大学周秦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宝鸡,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再上新台阶
- • 千阳矮砧苹果出口量领跑全国,无人机植保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太白药膳宴惊艳亮相迪拜帆船酒店,单桌消费突破15万元,成为奢华美食新标杆
- • 通天河冰川文化论坛盛大召开,地质学家揭秘第四纪冰臼群之谜
- • 通村公路里程突破9000公里,山区特产24小时出省,助力乡村振兴
- • 千湖湿地摄影大赛再创辉煌,朱鹮育雏影像荣获国际大奖
- • 蔡家坡镇扶贫产业园助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
- • 生态护林员扶贫岗位助力脱贫攻坚,新增500个岗位年补助1.2万元
- • 太白古法酿酒获资本青睐,老酒坊年营收突破3亿元
- • 凤翔区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交付,新市民租金低于市价30%,温暖新生活
- • 麟游黑小麦面膜爆红网络,月销量突破千万,揭秘其火爆背后的秘密
- • 陇县智慧牧场机器人挤奶技术革新,单产提升35%创全国纪录
- • 眉县猕猴桃:有机种植引领全国,欧盟标准基地超20万亩
- • 扶风老醋开坛节盛大开幕,百缸古法醋香飘十里,传承千年风味
- • 金台观太极文化研学营开课,晨练俯瞰宝鸡全景成网红打卡点
- • 千湖湿地自然学校开课,生态监测成为中学生必修实践项目
- • 宝鸡农科飞地孵化器落户杨凌,30家农业科创企业年产值破亿,助力乡村振兴
- • 院士田间工作站进驻眉县,助力猕猴桃保鲜技术突破瓶颈
- • 宝鸡健康扶贫成效显著,救治贫困患者超18万人次,因病返贫率下降40%
- • “光明工程”助力校园,改造教室护眼灯2万间,近视率显著下降15%
- • 贾村镇“皮影戏研学营”开营,青少年演绎《封神榜》经典,传承非遗文化新篇章
- • 宝鸡荣获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称号,企业满意度测评连续三年西北第一
- • 千阳矮砧苹果出口量全国领先,欧盟认证果园面积再创新高
- • 常兴镇纺织技工学校与雅戈尔集团签约,开启订单式培养新篇章
- • 西凤酒扩建项目成功落地,2025年基酒产能将突破15万吨
- • 宝鸡中职学校与钛企联办“订单班”,定向输送技能人才3000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宝鸡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绿色循环模式引领全国
- • 九龙山玻璃悬索桥正式运营,云端漫步俯瞰丹霞奇观,开启梦幻之旅
- • 宝鸡至汉中高铁年内开工,陕南陕北交通网再升级,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凤翔泥塑携手航天IP, *** 款盲盒首日售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龙源工业园“共享工厂”模式落地,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提升40%,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 太白蜂蜜无人机巡检蜂场,AI识别病虫害准确率高达99%
- • 范家寨镇万亩矮砧苹果出口基地挂牌,直供东南亚高端商超,开启国际市场新篇章
- • 陈仓古庙会创新引入数字门票,区块链技术助力非遗传承与发展
- • “新农人直播学院”开班,3000名农民变身带货达人,助力乡村振兴
- • 岐山擀面皮非遗传承基地开班,百名学员荣获“技艺大师”认证,弘扬传统美食文化
- • 七星河湿地诗经主题灯会启幕,诗意灯光点亮《关雎》《蒹葭》之美
- • “共享教师”平台助力乡村教育,骨干教师跨校授课2万节,点亮智慧教育之光
- • 我国加大民生保障力度,18.07亿元低保金及补贴发放,筑牢返贫防线
- • 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扩能,打造“就业+康复”双保障新模式
- • 西凤酒10万吨基酒项目投产,年产值再攀新高,突破200亿元大关
- • 陇县“哭嫁”婚俗实景展演:非遗传承人再现传统礼仪之美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幼儿园建设启动,为500儿童解决入学难题
- • 哈萨克斯坦面粉加工基地盛大投产,年处理小麦50万吨,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 • 凤翔木版年画主题民宿:客房讲述《二十四孝》故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 • 岐山县10万亩玉米密植高产田投产,单季亩产突破1000公斤,农业创新再创佳绩
- • 宝鸡名人闪耀纽约时代广场,周文王、张载登陆纳斯达克大屏
- • 农村光伏+农业项目落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双收益新篇章
- • 太白山古法酿酒技艺获风投青睐,老酒坊产值翻三番彰显传统魅力
- • 宝鸡市成立国际美食联盟,携手50国共绘风味合作协议新篇章
- • 岐山设立乡村振兴创投基金,助力300名青年返乡创业
- • 羌族特色民宿扶持计划正式启动,助力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
- • 陇县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助力3000贫困户实现“牧”向致富梦
- • 宝鸡多小区自来水发黄引关注 水务部门回应系水源切换所致
- • 陇县核桃油纳米萃取技术获专利,出油率显著提升25%
- • 千阳矮砧苹果“数字果园”建成,亩均收益再创新高,突破1.5万元!
- • 视障女孩以触觉艺术复刻青铜器纹样,作品荣登博物院永久收藏
- • 龙门洞道教文化选修课开课,传统武术与哲学纳入学分考核,传承千年智慧,启迪现代学子
- • 陈仓中央厨房日供餐10万份,助力西北五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均衡
- • 黄里古镇古法榨油争霸赛:木槌撞击声唤醒千年技艺
- • 宝鸡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绿色出行成风尚
- • “金台夜话”市民文化沙龙启动,非遗传承人与青年共话创新,共绘文化传承新篇章
- • 西农大宝鸡研究院发布“智慧果园大脑”:AI精准调控水肥光热,引领果业智能化发展
- • 临时救助机制助力民生,累计发放3.1亿元救急解难
- • 太白山歌数据库建成:3D声景技术助力古调原生态再现
- • 西府酒席“十三花”复原成功,百年宴饮礼仪重现餐桌
- • 金台区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助力农民增收
- • “投资8亿,关学文化园动工:1:1复原横渠书院讲学场景,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凤翔泥塑惊艳巴黎,签约海外订单5000万元,展示中国非遗魅力
- • 法门寺唐密茶道国际交流展演:中日韩茶人共修千年禅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