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000元

宝鸡新闻网 阅读:2 2025-07-20 16:43:32 评论:0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众多非遗项目中,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近日,某地泥塑非遗工坊的成功实践,更是让留守妇女们实现了月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泥塑,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泥塑技艺逐渐衰落,许多技艺传承人后继无人。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纷纷成立了泥塑非遗工坊,通过培训、推广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泥塑艺术。

某地泥塑非遗工坊成立于2018年,旨在通过传承和发扬泥塑技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坊负责人表示,为了吸引更多留守妇女参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免费培训、提供原材料、提供就业岗位等。

在工坊的培训课上,留守妇女们认真学习泥塑技艺,从基础造型到细节雕刻,一步步掌握泥塑制作的全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泥塑作品。随着技艺的提高,留守妇女们的收入也逐渐增加。

据了解,这些留守妇女在泥塑非遗工坊的月均收入达到了3000元,这对于她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可观的收入。在工坊的带动下,留守妇女们不仅提高了自身技能,还实现了家庭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奠定了基础。

泥塑非遗工坊的成功实践,不仅为留守妇女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坊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规模,吸引更多留守妇女加入,让泥塑技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泥塑非遗工坊还积极与市场对接,将泥塑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参加各类展览、举办泥塑技艺大赛等活动,泥塑作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为工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泥塑非遗工坊的成功实践为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各地应充分发挥非遗项目的优势,创新传承模式,带动更多留守妇女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总之,泥塑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000元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非遗项目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传承传统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宝鸡热点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